泰伯墓联

至德无称,三让两家天下;
高山可仰,一抔万古江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泰伯墓联》是一首对联,由齐彦槐创作于嘉庆十四年(1809),现藏于《双溪草堂诗文集》中,其内容为“志异征诛,三让两家天下;功同开辟,一抔万古江南”。下面对这首诗进行具体分析:

  1. 作者介绍
  • 齐彦槐:字荫三,又字梦树,号梅麓、荫山,生于安徽婺源(今属江西),是清代著名文学家和学者。他不仅以文学才华著称,还曾官至翰林院庶吉士,后授江苏常州府金匮知县,人称“齐青天”,著有《双溪草堂诗文集》《梅麓联存》等作品。其生平事迹和文学成就均显示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卓越的文学修养。
  1. 对联原文解读
  • 上联“志异征诛”:表达了齐彦槐对于泰伯高尚品德的评价。其中“志异”意味着志向非凡,与众不同;“征诛”则指讨伐征召。这里强调了泰伯在面对权力争夺时,能够坚守道德和信念,不为个人私利所动。
  • 下联“功同开辟”:下联与上联相对,突出了泰伯的功绩。“功同开辟”意指其功劳堪比开天辟地一般的伟大,表达了对其开创基业、奠定吴国历史地位的高度赞扬。
  1. 文化影响
  • 文化遗产:《泰伯墓联》不仅是对齐彦槐个人文学才能的体现,更是中国古代文人对于道德、历史、文化传承的一种深刻思考和表达。它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历史人物的评价标准,以及文人对于理想人格的追求。
  • 后世评价:历史上,齐彦槐的这副对联曾被多次引用和赞赏,成为后人学习和研究的宝贵资料。在现代,虽然不再有人能够完全复制其文学价值,但通过对这副对联的研究,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背景。
  1. 历史文化背景
  • 吴太伯的历史地位:泰伯是周太王的长子,因周太王欲立幼子季历,遂与弟仲雍同避江南,成为吴国第一代君主,史称“吴太伯”。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其故事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
  • 鸿山泰伯景区的荣誉:泰伯墓及庙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这不仅是对泰伯及其家族历史的尊重,也是对齐彦槐作品价值的肯定。

《泰伯墓联》以其独特的文学魅力和深刻的历史内涵,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通过对这一经典对联的研究,不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齐彦槐的文学成就和历史背景,也能够让更多人认识到传统文化的价值和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