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十六夜月下作(庚子)

岁尽寒殊苦,晴明得此宵。
月将冰共照,云似雪难消。
楼影清如画,江光静更摇。
谁怜庭下柏,相对不成凋。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二月十六夜月下作》(庚子)是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一首诗。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在特定时期(庚子年十二月十六日)的所感所思,通过描绘夜晚的景象和心情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和思考。

诗中,杜甫以“月色”作为主题,通过月光映照下的景物,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凄凉以及对未来的担忧和期待。他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将月光、江水、松树等自然景物与个人的情感体验相结合,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深邃的艺术魅力和哲理内涵。

此诗不仅体现了杜甫深厚的文学功底和艺术造诣,也展示了他对时代背景和个人境遇的深刻反思。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杜甫的思想情感和创作风格,以及唐代社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氛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