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夜对月(戊戌)

秋月遂如此,诗人胡不归?
闺愁将细字,旅况待寒衣。
一顾当途浅,方知所徇微。
徇廊千百转,底处可忘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三夜对月》是元代诗人张雨的作品。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的具体内容:

  1. 诗歌原文
    幽篁不见天,况乃见月色。 晴来春尚佳,岂不有馀日。 离离花气上,稍稍帘阴直。 啼鴂夜不眠,声欲碎岩石。 闻声思逾寂,悟赏在兹夕。

  2. 作者介绍

  • 张雨的生平简介:张雨,字伯雨,又号句曲外史、贞居子,元代杭州人。他是一位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不仅工于书画,还擅长诗词创作。年轻时张雨遍游名山,后成为道士,曾随开元宫王真人入京,但未获官职。他的代表作之一《句曲外史》收录了他在艺术上的才华和生活经历。
  1. 诗歌赏析
  • 诗意解读:《十三夜对月》描绘了一个宁静而优美的夜晚景象,月光之下的自然景色显得格外清晰,诗人通过对月亮的描写抒发了对自然之美的向往和对生命之短暂的感慨。诗中流露出的是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以及对生命流转的深刻思考。
  • 艺术特色:此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简洁的语言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哲理,体现了元代诗歌的特色。同时,诗人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手法,使整首诗更具艺术魅力。

《十三夜对月》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咏月诗,更是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和深邃的人生哲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经典之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