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纱 其二

曙柳鸟啼未忍归。
露花烟叶共依依。
沉思昨梦已成非。
罢酒高楼人近别,绕船空水雁初飞。
几回相见更相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浣溪纱其二·题仇十洲摩诃避暑图,为瑶青作》是清代诗人杨圻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生动的夏日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江南夏日的风情和作者的情感。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这部文学作品。

  1. 创作背景:根据现有的资料显示,杨圻在1923年担任国立东南大学(后改为中央大学)中文系教授,并在1933年因病逝于故乡同里镇。因此,可以推测《浣溪纱其二》的创作时间大约是在20世纪30年代,这一时期中国社会正经历着剧烈的变革。

  2. 艺术特点:《浣溪纱其二》的语言优美,情感丰富,充满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赞美。通过对夏日景色的描绘,反映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同时,作品中也融入了一定的哲理思考,使得作品更加深刻和富有内涵。

  3. 文化价值:《浣溪纱其二》不仅是一首描写夏日风光的词,更是一首蕴含深刻文化价值的诗作。它不仅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态度,还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4. 影响与评价:《浣溪纱其二》自问世以来,受到了广泛的赞誉和好评。许多学者和评论家都对其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它是古代词作中的佳作之一。特别是其中的一些诗句如“一寸垆灰一寸心”等,被认为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艺术美。

《浣溪纱其二》是一部集审美、哲思、历史和文化于一体的优秀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词的分析,不仅可以感受到古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追求,还可以从中领悟到一种超越时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情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