壶中天 庚寅中春,将予计车维舟胥渡,留别江东故人。

江城暗雨,正残箫昏梦,客船无酒。
曲里香尘,吹不起,还误少年衫袖。
官烛烟寒,驿亭波暖,绿入清明柳。
玉人休折,小眉经岁疏瘦。
慢忆赋别东风,待新词谱遍,吴趋歌口。
后日西园,春好在,留得一双鹤守。
蓬海仙踪,蓟门归梦,叠鼓催津堠。
长安花发,故袍鸳缕能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壶中天·庚寅中春,将予计车维舟胥渡,留别江东故人》是一首词作。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的创作背景、内容以及郑文焯的文学贡献:

  1. 创作背景:据词中的“江城暗雨”和“曲里香尘,吹不起,还误少年衫袖”等句,可见此词应写于一个阴雨连绵的春季,词人因公务而不得不离开自己的故乡或朋友之地,在江南渡过船只,与江东的朋友作别。词人在描述这种别离的情境时,采用了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对逝去青春和友情的深深眷恋和不舍。

  2. 内容解读:从词的整体来看,它描绘了一个充满哀愁的场景。词人通过“江城暗雨”、“曲里香尘”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凄美的氛围。“正残箫昏梦,客船无酒”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孤寂和惆怅的情感。词中的“玉人休折,小眉经岁疏瘦”反映了对美好事物无法挽留的无奈。整体而言,这是一首表达离愁别绪的佳作,情感真挚且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3. 郑文焯的文学贡献:郑文焯作为一位晚清时期的文人,其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书画和诗词创作。他早年精于书画,后来尤其以词闻名于世。著有《大鹤山人诗集》,其中收录了许多反映当时社会风貌的作品。郑文焯的词作多关注个人情感,如离别、孤独和怀旧等主题,他的词风婉约细腻,感情丰富而深沉,深受后人喜爱。

可以发现《壶中天》不仅仅是一首表达离别之情的词作,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和情感交流的载体。通过对这首词及其作者的介绍,不仅可以更好地理解清代的文化背景,还可以领略到郑文焯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深邃的艺术造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