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岁澧州寄山中四首 其一 (丙申)

我行三十日,至此醴水头。
客心念岁尽,晚具稍使优。
遥怜思子人,对食双泪流。
劝母莫泪流,儿今饭澧州。
大盘登鲇鱼,小盘鲙丝浮。
湖虾点鸡子,汾酿凝新瓯。
大胜母家食,菘菔间脯脩。
吁嗟儿亦父,心事可自由。
哽咽难再道,弃置观衾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度岁澧州寄山中四首 其一》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写于公元768年(唐肃宗上元二年)春天,诗人因受奸臣陷害,被贬为岳州别驾、检校祠部员外郎,从岳阳移至澧州(今湖南澧县)。此时,诗人心情抑郁,有感而发写下此诗。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昔岁寄巴东,今年又到荆。
书来白几上,令弟看吴绫。
乱后吾何适,江边春草青。
微官敢辞避,衰鬓已星星。
去日儿童相见喜,来时僮仆各闻名。
相携各无语,惟有泪纵横。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简要介绍:

这首诗是杜甫在被贬至澧州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以及对当前困境的无奈。首句“昔岁寄巴东,今年又到荆”回顾了诗人去年离开巴东,今年又被贬至荆州的往事。第二句“书来白几上,令弟看吴绫”描述了收到家信的情景,以及弟弟观看吴地出产的绫罗绸缎的欢乐。第三句“乱后吾何适”表达了战乱之后,诗人自己不知该往何处漂泊的迷茫。

接下来的两句“江边春草青,微官敢辞避。衰鬓已星星”,描绘了诗人在江边看到春草青青的景象,感叹自己的官运不佳,但仍然不敢辞官逃避现实。最后两句“去日儿童相见喜,来时僮仆各闻名”,回忆了过去与孩子们相聚时的欢乐场景,同时也提及了前来拜访的僮仆们各自带来的消息。

整首诗语言朴实自然,情感真挚深沉,充分体现了杜甫作为一位伟大诗人的艺术魅力和人格魅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