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三四年间豺势横,厌食豚犬遂食人。
东村埋儿聚肩髀,西求唐子还葬魂。
缘箐黄茅去人远,过者十百须及群。
远道之人不问俗,往往力尽为所吞。
乌江东更骇听闻,争子母手食且奔。
儿啼直与骨肉尽,草剩一条生血痕。
时或置幼举室逐,归来幼子仍无身。
言之酸鼻不忍说,使我髯奋胸轮囷。
以人杀人罪且死,即尽族此偿宁均。
上世冥翨十二氏,掌除民害搜狉榛。
灵鼓炮石丧猛怪,日弓月矢歼妖昏。
及害于民物无细,戮及蛙黾非伤恩。
圣人吉凶与同患,蹄迹肯容中国存。
捕蝗杀虎载金布,此害况酷蝗虎伦。
去灾捍患竟谁事,责固在官不在民。
令众若从追胥法,一村人足攻一村。
大索三日定诛尽,虽有十翼无逃门。
百虫将军纵灵武,人力不助那由神。
伤心村农日赛祷,儿女不足增鸡豚。
去年赂请猎南里,归兵献获皆米银。
人豺夜行如楦麟,官豺昼聚称上宾。
邑中豺伯纵豺食,群豺饱卧东城闉。
民命若彼官若此,豺尔何幸遭此君。
方今犷兽颇乱狺,斩绝种类须良臣。
江华新收西原贼,南越未返楼船军。
书生手无斩马剑,高冠櫑具徒吟呻。
三尺枯柴坐无术,夜指天狼心若焚。
安得尔辈野性驯,一化麟凤之至仁。
捕豺行(壬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捕豺行》(壬辰)是清代诗人郑珍的作品。这首诗通过描绘豺的肆虐和人们对其的无力,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以下将详细分析:
作者简介:郑珍(1803-1864),字子真,号曼山,湖南新化人。他是清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和学者,与彭玉麟、黄宗羲并称“湘中三杰”。郑珍的作品多以关注社会现实和反映民间疾苦为主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诗歌原文及解析:
- 君不见三四年间豺势横,厌食豚犬遂食人。
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豺行为的强烈不满和担忧。豺在诗中被赋予了某种象征意义,可能代表着社会上的某些恶势力或不良风气。
- 东村埋儿聚肩髀,西求唐子还葬魂。
这句诗描绘了人们在豺的威胁下,不得不作出极端反应的场景。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现实的残酷,也反映了人们在当时社会环境下的生存状态。
- 诗歌主题:《捕豺行》的主题集中在对豺的描绘和社会现实的批判上。这首诗不仅仅是对豺的描述,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不公和混乱状态的关注和批评。
《捕豺行》不仅是郑珍个人创作风格的一种体现,也是其对社会现实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的展现。这首诗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文学价值,成为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