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黄小谷 登双清亭(戊子)

奔山东南来,蜿蜒欲度水。
资邵不相让,并力遏之止。
怒石峭林立,巉撑兀熊兕。
危础出绝壁,飞甍影潭底。
下眩深涡回,前俯古塔峙。
孤云挂厓树,渔艇悬沙觜。
万柳暗江天,千帆隐城雉。
遐迩豁晞瞩,洵哉兹亭美。
同游痴翁后,挥洒亦莫比。
请为卧游计,画稿吾先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同黄小谷登双清亭》是清代诗人郑珍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友人黄小谷一同登上双清亭的所见所感,表达了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内心的感慨。下面将从诗歌的创作背景、内容解析、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1. 创作背景
  • 郑珍,字瑞生,号石屋,是清代著名文学家和历史学家。他的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的现实问题,同时也有浓厚的文学色彩。
  • 《同黄小谷登双清亭》的创作时间不详,但诗中提及“戊子年”可能是指该诗创作的时间。这为研究郑珍的生平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线索。
  1. 内容解析
  • 诗中描述了双清亭的地理位置及其自然环境。“奔山东南来,蜿蜒欲度水”描绘了双清亭附近的山水景观,给人以雄伟壮观之感。
  • “资邵不相让,并力遏之止”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界力量的敬畏,也反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1. 艺术特色
  • 郑珍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比喻和象征手法,如将怒石比作“熊兕”,将飞甍影潭底比作“兀熊兕”。这些形象生动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诗的结构严谨,语言简练而富有节奏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刻画,展现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引人入胜。

《同黄小谷登双清亭》不仅是郑珍个人创作才华的体现,也是清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热爱与追求的一种体现。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清代文化和社会风情的重要窗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