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趋安肃(戊戌)

寒宵默默卧车茵,苦念江皋已仲春。
恰梦家来忽惊醒,正闻犬吠尚疑真。
十年不作科名想,一堕仍为牛马身。
铁遂铜门空露草,月中怀往暗伤神。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夜趋安肃》是清代诗人郑珍的作品,表达了作者在深夜独自驾车时的感受以及对于生活境遇的感慨。下面是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背景
  • 郑珍,清朝时期的著名文人,他的诗作多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状况和文人的生活状态。
  • 作为一位学者,郑珍的作品往往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他通过诗歌传达了对人生、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1. 诗词原文
    寒宵默默卧车茵,苦念江皋已仲春。恰梦家来忽惊醒,正闻犬吠尚疑真。十年不作科名想,一堕仍为牛马身。铁遂铜门空露草,月中怀往暗伤神。

  2. 诗词解析

  • “寒宵默默卧车茵”:描述了作者在寒冷的夜晚,静静地躺在车上,感受着夜色和孤独。
  • “苦念江皋已仲春”:表达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春天的到来感到的苦闷。
  • “恰梦家来忽惊醒”:暗示了作者在梦中回到了家乡,但突然被现实的寒冷惊醒。
  • “正闻犬吠尚疑真”:通过听到狗吠声而怀疑是不是真的有人归来,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疑惑和不安。
  • “十年不作科名想”:表示作者长时间以来不再追求功名利禄,而是过着隐逸的生活。
  • “一堕仍为牛马身”:暗示了即使摆脱了世俗的束缚,仍然无法摆脱命运的安排,成为了社会的底层人物。
  • “铁遂铜门空露草”:形容了一种荒凉的景象,象征着作者内心的荒凉和无助。
  • “月中怀往暗伤神”:通过月光表达内心的忧伤和失落。

郑珍的《夜趋安肃》不仅是一首诗,更是他对生活的独到见解和深刻反思的体现。这首诗不仅仅是对个人境遇的描绘,更是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反映。通过对这首诗的阅读和理解,可以更加深入地感受到郑珍作为一个文人的情怀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