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步(戊子)

安步踏暄阳,松冈更柳塘。
溪山为我好,花鸟使春忙。
欲就观垂钓,因行过石梁。
问鱼浑不应,心迹两茫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安步(戊子)》是清朝著名文学家方琬的一首诗,表达了作者在动荡时期对自然景物的感怀和内心的迷茫。下面将深入探讨这首诗及其背景、主题、艺术特色等多个方面:

  1. 作者介绍
  • 方琬,字素存,号东园,清初著名文学家。他的作品多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思想情感,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他的诗歌语言精炼而富有韵味,善于捕捉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以诗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1. 作品背景
  • 《安步(戊子)》创作于清朝战乱频繁的时代背景下,方琬身处乱世之中,生活和创作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诗中的“溪山为我好”和“花鸟使春忙”等句子透露出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向往和赞美,也反映出他在乱世中的孤独与迷茫。
  1. 主题内容
  • 《安步(戊子)》主要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的喜爱以及对现实困境的感慨。诗中通过对溪山、柳塘、花鸟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宁静与和谐。同时,诗中的“心迹两茫茫”则表达了诗人在乱世中感到的无助和迷茫。
  • 通过“欲就观垂钓,因行过石梁”这样的描写,诗人表达了自己想要逃离现实纷扰,回归自然的愿望。但最终“问鱼浑不应”,反映了诗人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渴望,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无法实现理想的无奈和悲哀。
  1. 艺术特色
  • 《安步(戊子)》在艺术上追求简洁明快的风格,语言质朴而不失文采。诗人善于运用比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诗意和画面感。同时,诗中的情感表达真挚而深沉,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 在形式上,《安步(戊子)》采用了律诗的格律,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结构严谨,韵律和谐。这种古典诗歌的形式体现了诗人对传统诗歌形式的尊重和继承。

《安步(戊子)》不仅是一首表达诗人内心世界和时代背景的诗歌,也是中国古典诗歌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不仅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古代诗歌的艺术特色和审美价值,也可以从中汲取到面对困难和挑战时的勇气与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