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陈继昌

鼎甲系连元,历数前代名儒,十有四人君最后;
养疴曾七载,归卧相公旧地,两无一面我真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文学作品《挽陈继昌》是清代诗人郑献甫的作品,该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友人陈继昌的怀念之情。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分析:

  1. 作者简介:《挽陈继昌》的作者是郑献甫,字小谷。郑献甫是一位有才华的文人,其作品多以表达对友情、家国等主题的深刻感悟为主,展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学修养。

  2. 诗歌原文与注释:《挽陈继昌》这首诗的原文如下:“鼎甲系连元,历数前代名儒,十有四人君最后;养疴曾七载,归卧相公旧地,两无一面我真愚。”此诗为挽联形式,表达了作者对陈继昌的深厚情谊及其不幸去世的惋惜之情。

  3. 诗歌解析:郑献甫通过对陈继昌生平的回顾,赞美了其学识和品德,同时表达了对其不幸去世的哀悼。诗中的“鼎甲”指的是科举考试中取得优异成绩,而“历数前代名儒,十有四人君最后”则意味着陈继昌在众多前辈之中尤为突出,成就非凡。而“养疴曾七载,归卧相公旧地,两无一面我真愚”则描绘了他长期疾病休养的情景及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突显了诗人对他的深深思念和无奈之情。

《挽陈继昌》不仅是郑献甫对一位朋友深切悼念的体现,也是清代文人精神风貌的真实写照。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可以更好地体会到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文人对于友情、家国的深情厚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