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悼亡作十首 其四

添香夜夜理残篇,但祝儿夫早着鞭。
人愿天从同一笑,黉宫长忆听钟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郑用锡的《补悼亡作十首 其四》,是清朝诗人所作,展现了一种深情与怀念。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情的笔触,表达了对逝去爱人的深切思念和无尽的哀伤。下面将简单分析这首诗:

  1. 作者介绍
  • 郑用锡(字在中),号祉亭,清代台湾淡水人,是一位著名的诗人。
  1. 诗歌原文
    添香夜夜理残篇,但祝儿夫早着鞭。
    人愿天从同一笑,黉宫长忆听钟年。

  2. 诗歌解析

  • 添香夜夜理残篇:描述了夜间点上香,处理遗留下来的文章或诗稿的情景,反映出诗人在夜晚孤独地处理这些充满情感的文字。
  • 但祝儿夫早着鞭:“但祝”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妻子的怀念与祝福;“儿夫”指妻子所生的儿子,这里也暗示了诗人对儿子的期望与关怀。“早着鞭”则寓意希望儿子能早早成才,为家庭带来荣誉与幸福。
  • 人愿天从同一笑:这句表达了诗人对两人能够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微笑的愿景,尽管现实中无法实现,但在诗歌中却成为一种美好的愿望。
  • 黉宫长忆听钟年:黉宫可能是指古代的学校或学府,这里象征着知识和学习的地方。“长忆”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在学校或家中听钟声的回忆,钟声常常被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
  1. 艺术特色
  • 情感真挚:整首诗情感真挚,没有刻意雕琢的痕迹,而是直接表达内心真实的感受。
  • 意境深远: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和感慨,同时也传达了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之情。
  • 语言简练:虽然使用了较多的意象和修辞手法,但整体上语言简练、含蓄,富有音乐感,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1. 社会意义
  • 这首诗不仅是诗人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传统丧礼文化的一次反思和记录。它反映了清代社会对死亡的态度和处理方式,以及对家庭和社会关系的重视。
  • 通过对逝者的怀念,诗人也间接表达了对生命的尊重和珍惜,提醒人们要珍惜与亲人共度的时光,不要留下遗憾。
  1. 文化价值:
  • 《补悼亡作十首 其四》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份珍贵的文化遗产,承载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不仅展示了清代诗人的艺术成就,也为我们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提供了宝贵的线索。

郑用锡的《补悼亡作十首 其四》不仅是一首情感深沉的诗歌,更是一种对生命、爱与失去的深刻思考。它不仅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也启示我们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面对和处理离别和悲伤。这首诗值得每一位读者细细品味,从中汲取生命的智慧与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