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观音阁

漫道禅关路渺然,出郊里许即西天。
幡风不动消烦虑,法雨无声净俗缘。
四面画楼邀夜月,一峰文笔锁春烟。
阁中兴废几人代,江水长流过槛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咏观音阁》是清代诗人郑统嘉创作的七言律诗。这首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细腻描绘,也体现了他深厚的佛教情怀和高远的人生理想。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咏观音阁》的作者是郑统嘉,字继农,是清朝的一位诗人。他的生平与创作活动在历史上有着一定的地位,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
  2. 诗歌原文:这首诗的每一句都富含深意,如“漫道禅关路渺然,出郊里许即西天”表达了作者对于修行境界的一种向往,认为出家修行之人只需出城稍许距离,便能到达所谓的西方极乐世界。
  3. 诗歌赏析:通过对观音阁周围景色的描写,郑统嘉传达了一种超然物外、宁静致远的境界。例如,“幡风不动消烦虑,法雨无声净俗缘”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清净。
  4. 诗歌背景:郑统嘉生活在清朝,这是一个佛教文化盛行的时代。在这样的社会文化背景下,他的诗歌中融入了深厚的佛教元素,这也反映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
  5. 艺术特色:郑统嘉在《咏观音阁》中,将景物与人的情感紧密相连,通过对观音阁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使读者仿佛能身临其境地感受到那份超脱世俗的静谧与宁和。
  6. 历史影响:尽管《咏观音阁》并非广为人知的名作,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仍值得后人细细品读与研究。

《咏观音阁》作为一首七言律诗,不仅展现了作者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感悟,也体现了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读者不仅能欣赏到古代文人的艺术才华,还能从中汲取到一种精神上的慰藉和启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