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州 和休庵冬日泛舟花潭韵

怪烟波、偏惹岁寒人,冬晴暖于秋。
荡明漪绝底,点金日碎,冻墨云收。
依旧春游画稿,一角小红楼。
各有渔师意,身世扁舟。
此是杜陵行径,望草堂竹外,空剩沙鸥。
感寓公今古,照影自临流。
十年来、深藏夜壑,怕峭风、吹水又生沤。
归同约、待梅花放,还醉溪头。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甘州·和休庵冬日泛舟花潭韵》是邓潜创作的一首词,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在文学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下面将对其作详细介绍:

  1. 作者介绍
  • 姓名背景:《甘州·和休庵冬日泛舟花潭韵》的作者是邓潜,原名维琪,字花溪,生于清朝贵州贵筑县(今贵阳市),是中国近现代重要的诗人和词人之一。
  • 生平经历:邓潜于清光绪十五年中进士后选入翰林院庶吉士。他的仕途颇为起伏,曾在四川担任知县、知州等职,后因清亡变故流寓成都。晚年才专注于诗歌创作,有《牟珠词》一卷传世。
  1. 作品原文
  • 《甘州·和休庵冬日泛舟花潭韵》全文如下:
    怪烟波偏惹岁寒人,冬晴煖于秋。荡明漪绝底,点金日碎,冻墨云收。
    依旧春游画稿,一角小红楼。各有渔师意,身世扁舟。 此是杜陵行径,望草堂竹外,空剩沙鸥。感寓公今古,照影自临流。十年来、深藏夜壑,怕峭风、吹水又生沤。归同约、待梅花放,还醉溪头。
  1. 主题内容
  • 自然描写:词中描绘了一幅冬日里花潭的美丽画面,烟波浩渺、冬晴如秋暖,水面上明漪绝底,阳光洒下金色碎片,天空中的云朵仿佛被冻结,呈现出一种静谧而又神秘的美感。
  • 人文情怀:词人通过细腻的笔触,表达了对岁月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生活哲理的领悟。他借杜陵之景,表达了一种远离尘嚣、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 社会意义:此词不仅仅是对自然美的赞美,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思考。通过对自然的描写,词人试图引导人们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动荡的时代中找到心灵的归宿。
  1. 鉴赏赏析
  • 艺术手法:词人运用了大量的意象和比喻,如“冰封的日出”、“沙鸥”等,这些元素共同构成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诗中的世界。
  • 情感表达:整首词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热爱。通过对比“冬晴”和“秋暖”,词人表达了对四季变化的深刻理解,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时间流逝的感慨。
  • 文化价值:这首词不仅展现了邓潜卓越的文学才华,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它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审美体验。
  1. 影响评价
  • 历史地位: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邓潜的《甘州·和休庵冬日泛舟花潭韵》具有重要的地位。它不仅展现了邓潜的艺术成就,也为后世的文人学者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灵感。
  • 读者反应:许多读者认为这首词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能够引起共鸣和思考。它成为了邓潜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深受读者喜爱。
  1. 创作风格
  • 词牌格式:邓潜的这首词采用的是传统的词牌形式“甘州”,这显示了他在词的创作上遵循古典诗词的传统规范,同时也体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 艺术特色:邓潜的词在艺术表现上注重情景交融,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出深层的情感和哲理,这种艺术特色使得他的词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邓潜的《甘州·和休庵冬日泛舟花潭韵》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词作,更是一首蕴含丰富文化内涵和深刻人生哲理的作品。它不仅展现了邓潜卓越的艺术才华,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