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清 眼镜

秋月圆灵,春云叆叇,老宜银海光眩。
一点晶窝,字字较量深浅。
喜今后耳鬓厮磨,自带上烟云开散。
明显笑生涯马磨,眼前遮惯。
万事雾中花看。
任世界琉璃,劫尘都满。
绊到金丝,谁见本来真面。
望虚堂五色先迷,算薄海双清难现。
休怨。
且镂冰剪水,细抄经卷。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月华清·眼镜》是邓潜所作的一首词,词中描绘了秋月圆灵、春云叆叇的景象,并通过”一点晶窝,字字较量深浅”来表现对眼镜细节的精雕细琢。下面将深入探讨《月华清·眼镜》的创作背景、作者信息、艺术特色以及在现代文学与文化中的价值:

  1. 作者信息:邓潜(1855-1928)原名维琪,字花溪(华溪),清朝贵州贵筑县人。他早年考中进士,后来成为翰林院庶吉士和散馆后曾任四川富顺知县、邛州知州等职。清末民初之际,邓潜改名潜,定居成都,晚年才填词。他的诗词作品包括《牟珠词》一卷,显示了他在文学上深厚的造诣。

  2. 艺术特色:《月华清·眼镜》通过细腻的文字和丰富的意象展示了一副眼镜的细节之美。其中,“秋月圆灵,春云叆叇”开篇即以自然景物为镜,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紧接着“一点晶窝,字字较量深浅”则形象地描述了眼镜镜片的精细工艺,展现了作者对于眼镜制造工艺的细致观察和深刻理解。此外,词中的“喜今后耳鬓厮磨,自带上烟云开散”,不仅传达了眼镜佩戴者的喜悦心情,也隐喻了生活中的种种美好和幸福时刻。

  3. 文化价值:作为一首词作,《月华清·眼镜》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追求。通过对眼镜及其制作工艺的描述,邓潜表达了对精致生活的向往和崇尚,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对于生活品质的追求。在当今社会,这首词仍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提醒人们在追求科技进步的同时,不忘回归生活的本质,关注并珍惜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月华清·眼镜》不仅是邓潜文学作品中的代表作,更是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珍品。它不仅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值得人们细细品味和深入探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