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瓣如钳,排枝作簖,重阳放出英标。
一壳含黄,甚时仙液勤浇。
禁寒身满披金甲,战西风一色秋鏖。
任横行香界中间,小队霜苞。
诗人老去无肠断,剩芳心对赏,晚节清高。
叶底爬沙声,寻蟋蟀篱坳。
煎茶小待生鱼眼,插螺瓶细数花梢。
快餐英右手持杯,左手持螯。
高阳台 蟹爪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高阳台·蟹爪菊》是邓潜创作的一首词。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词的内容:
词作创作背景:《高阳台·蟹爪菊》是清朝贵州贵筑县人邓潜的作品,写于其晚年。邓潜曾中进士并担任翰林院庶吉士和四川富顺知县等职,后因清亡而流寓成都,晚年才填词。这首词的创作时间虽不详,但可推测应是在他晚年离乡背井、辗转漂泊之际完成的。
词作主题内容:《高阳台·蟹爪菊》通过对蟹爪菊的形象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与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词中不仅赞美了蟹爪菊的形态之美,更通过比喻和象征手法,传达了作者对生活态度的反思和对自然节令的感怀。词中“禁寒身满披金甲,战西风一色秋鏖”,展现了菊花在严霜中的坚韧不拔,象征着诗人不畏艰难、坚持自我的人生哲学。
诗词艺术特色:《高阳台·蟹爪菊》的艺术特色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词中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如“分瓣如钳”和“排枝作簖”,使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蟹爪菊的美丽姿态;其次,词中蕴含丰富的情感色彩,既有对自然美的赞叹,也有对个人境遇的感慨;最后,整体上,词作结构紧凑,意境深远,既体现了传统诗词的韵律美,又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词作影响评价:《高阳台·蟹爪菊》作为邓潜晚期的代表作,不仅展示了他深厚的文学功底,也反映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独到理解。这首词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占有一席之地,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审美资源和思想启迪。
《高阳台·蟹爪菊》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物的词作,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作者的生命体验和精神追求。通过对蟹爪菊的描绘,词人邓潜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和哲思融入自然之中,使得这首词成为了中国古典诗词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