蓦山溪 和王半塘 韵

哀弦一曲,谁唱家山破。
净土苦难寻,醉乡宽尽堪容我。
枯肠得酒,芒角转消磨。
除酒外,付禽言,得过权时过。
权时怎过,旧雨倾谈可。
莫上锦江楼,望严僰烟迷云锁。
如今蜀道,难比古时难,开府赋,杜陵诗,写出春愁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蓦山溪 和王半塘 韵》是一首近现代的诗歌作品。下面将对其内容进行介绍:

  1. 诗歌原文节选
    哀弦一曲,谁唱家山破。净土苦难寻,醉乡宽尽堪容我。枯肠得酒,芒角转消磨。这是一首近现代诗人邓潜的作品,全诗如下:哀弦一曲,谁唱家山破。净土苦难寻,醉乡宽尽堪容我。枯肠得酒,芒角转消磨。
  2. 作者介绍
  • 邓潜,近现代诗人。他的生平与作品详情不详,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创作在那个时代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邓潜对故乡情感的深沉表达,以及对自由生活状态的追求。
  1. 诗歌主题
  • 通过对“家山”和“净土”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同时,“枯肠得酒,芒角转消磨”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未来的迷茫。
  1. 艺术手法
  • 《蓦山溪·和王半塘·韵》采用了近现代诗歌常见的抒情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等,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直接和强烈。同时,词牌的使用也增添了诗歌的音乐美和节奏感。
  1. 文化意义
  • 这首作品不仅展现了邓潜个人的情感世界,还体现了近现代时期文学的一种风格和特点。通过这首诗,可以窥见那个时代文人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追求。

《蓦山溪 和王半塘 韵》不仅是一首表达个人情感的诗歌,也是近现代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见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近现代文学的魅力及其历史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