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 渔蓑

怪他一领衰衰,披来便是元真子。
谁家手织结荷,一样纡青拖翠。
典后沽春,归时晒晚,一竿烟水。
笑船头独坐,描成小像,胜严濑,羊裘制。
感我羁栖锦里,浣征衫半多铅泪。
借他冒雨,宛然笠屐,坡仙风致。
絮擘云痕,袍分草色,老来无此。
让白头收网醉眠,明月当,芦花被。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水龙吟 渔蓑》是邓潜的一首古诗。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邓潜(约公元1230年-约公元1300年),字无咎,号东皋,江西临川人。他是一位元代著名诗人和文学家。邓潜的作品广泛流传,其中《水龙吟·渔蓑》就是他诗作中的佳作之一。他的诗歌多以描写自然景色、抒发人生感慨为主,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2. 诗词原文:夫须碎织成蓑,鸣榔去钓西岩下。添将葛屦,配将蒻笠,短竿自把。转过滩头,又寻沙觜,萧然整暇。趁满天荻絮,满身烟霞,邀几个、鸬鹚话。欸乃一声归一,穿浪花、引船入汊。解衣槃薄,裁青补翠,夜深人静。
  3. 诗词赏析:在这首《水龙吟·渔蓑》中,邓潜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一位钓鱼者在江边垂钓的情景。诗句“夫须碎织成蓑,鸣榔去钓西岩下”展现了渔者的劳作场景以及他对自然的亲近感。接着描述渔者使用葛布制成的鞋和竹制的帽子,手持长竿,悠然自得地享受着宁静的捕鱼时光。
  4. 艺术特色:在这首诗中,邓潜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手法。比如,“满天荻絮,满身烟霞”不仅描述了自然美景,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自由。同时,“鸬鹚话”则赋予了画面以动态的生命力,使读者仿佛能听到水面上鸟儿的欢声笑语。此外,诗中的“欸乃一声归一”,形象地表现了渔民收网时的愉悦心情,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情感色彩。

《水龙吟·渔蓑》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光的古诗,更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通过对邓潜及其作品的进一步了解和研究,可以更深入地感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的魅力以及邓潜独特的文学风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