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凰台上忆吹箫 其二 懒

倚枕恹恹,偎衾恋恋,梦醒犹自惺忪。
似梨花一树,瘦尽东风。
莫为宵来病酒,惊起晚云鬓孩松。
腮涡俊,困人天气,无语双红。
朦胧。
镜台展画,看倦影杨妃,也似阿侬。
笑柳眠花亸,春比人慵。
道是真成散漫,殷勤处暗又情通。
支颐久,羞郎为郎,各会心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邓潜的《凤凰台上忆吹箫》并非直接引用自李清照的《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而是近现代诗人的作品。邓潜的《凤凰台上忆吹箫》是一首充满情感色彩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往昔时光的回忆和对未来生活的期待。这首诗不仅是邓潜个人情感的抒发,也反映了那个时代文人的内心世界。

邓潜(1905-1976),字梦周,号竹君,晚号懒翁,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他的一生经历了中国近代史上许多重大事件,因此其文学作品往往带有强烈的时代印记和社会意义。邓潜的诗作以意境深远、语言简练著称,他的创作不仅局限于传统诗歌的形式,还尝试了许多新的表达手法。邓潜的诗作中,既有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也有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深刻反思。这些作品不仅在当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也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灵感。

在《凤凰台上忆吹箫》这首诗中,“倚枕恹恹,偎衾恋恋,梦醒犹自惺忪”这几句描写了诗人在梦中的慵懒状态。诗人似乎沉浸在一种深深的睡意中,难以从梦中醒来。这种描述不仅展现了诗人对梦境的迷恋,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某种空虚或迷茫。接下来的“似梨花一树,瘦尽东风”则通过梨花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留恋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梨花的凋零象征着美好但易逝的事物,而东风的吹拂则给人以无尽的遐想空间,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在分析这首诗的过程中,可以发现邓潜的作品中蕴含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和哲学思考。他的诗作不仅仅是对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社会现象、历史变迁的反映。邓潜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想,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邓潜的《凤凰台上忆吹箫》不仅是一首美丽的诗篇,更是一部富有哲理的文学作品。通过对这首诗的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邓潜的艺术风格和思想情感,同时也能体会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