琐窗寒 纸窗

冷布纹斜,烧玻性脆,一般明亮。
张张贴补,别唤双丫勾当。
尽寻香、游蜂误钻,路迷时打疏棂响。
配芦帘挂处,香山居士,苦吟模样。
珠幌。
延秋爽。
印一幅空明,月儿初上。
谁关鸟了,便引丝丝蛛网。
莫嫌他、薄似茜纱,夜寒犹把风里障。
笑雏鬟、舔轻轻,暗觊双鸳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琐窗寒·纸窗》是邓潜创作的一首词。词中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秋夜图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纸窗背后的世界。以下是对这首作品的介绍:

  1. 作者简介:邓潜(1855-1928),原名维琪,号花溪,清朝贵州贵筑县(今贵阳市)人。他是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之后在四川担任知州。清亡后,他改名为潜,流寓成都并创作了大量文学作品。

  2. 词作原文
    冷布纹斜,烧玻性脆,一般明亮。张张贴补,别唤双丫勾当。尽寻香、游蜂误钻,路迷时打疏棂响。
    配芦帘挂处,香山居士,苦吟模样。珠幌延秋爽。印一幅空明,月儿初上。
    谁关鸟了,便引丝丝蛛网。莫嫌他、薄似茜纱,夜寒犹把风里障。
    笑雏鬟、舔轻轻,暗觊双鸳帐。

  3. 词作翻译与赏析

  • 词意解读:词的首句“冷布纹斜,烧玻性脆”,描绘了窗户上的布纹和玻璃的材质特性,给人一种冷冽的感觉。紧接着的句子“张张贴补,别唤双丫勾当”,则展示了窗户的修补工作,以及主人为了维护窗户完整性所做的努力。这些细节都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一种生活的真实感。
  • 意境描绘:词中的“配芦帘挂处,香山居士,苦吟模样”,通过描述香山居士在月光下的苦吟形象,传达出一种清高脱俗的意境。同时,“珠幌延秋爽”和“月儿初上”两句,则描绘了一个宁静而美好的夜晚景象,让人仿佛置身于诗画之中。
  1. 文化背景及影响
  • 时代背景:《琐窗寒·纸窗》创作于清末民初,这一时期的社会动荡和文化变迁使得文学家们更多地关注个人情感和生活琐事。邓潜作为一位诗人,他的词作也反映了这一历史时期的文化特征和社会心态。
  • 文学价值:赵熙的《琐窗寒·纸窗》虽然不是其最为著名的作品,但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在中国现代文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美和人情味的深刻理解,也为后人提供了了解当时社会文化的窗口。

邓潜的《琐窗寒·纸窗》不仅是一首描写秋天美景的词作,更是一首充满情感和哲思的作品。通过对这部作品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情感世界和他们对于生活的独特见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