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 迷藏

歇了秋千戏。
步轻轻回廊,转过暗藏花底。
又恐花枝遮不住,低把湖山石倚。
更结束杏红衫子。
怪底茜裙偏逗露,砑金边时被风掀起。
防女伴,蹑来矣。
人间诡密多如此。
到而今寻声避影,猜防无计。
请看群嬉描小样,有个雏鬟偷指。
悄说到那厢才是。
隔著晶帘偷瞥见,影姗姗潜绕苔阶避。
忙捉住,笑难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贺新郎·迷藏》是一首由邓潜创作的近现代诗歌。下面是这首诗的详细介绍:

  1. 作者简介
  • 邓潜,原名维琪,字花溪,清朝贵州贵筑县(今贵阳市)人。清光绪十五年(公元1889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散馆出为四川富顺知县,迁邛州知州,过班道员。清亡后,易名潜,流寓成都。工诗,晚岁才填词,著作有《牟珠词》一卷。
  1. 诗歌原文
    歇了秋千戏。步轻轻回廊,转过暗藏花底。又恐花枝遮不住,低把湖山石倚。更结束杏红衫子。怪底茜裙偏逗露,砑金边时被风掀起。防女伴,蹑来矣。人间诡密多如此。到而今寻声避影,猜防无计。

  2. 诗歌内容解析

  • 情景描写:诗歌开头“歇了秋千戏”和“步轻轻回廊”营造了一种宁静的氛围。接着“转过暗藏花底”,描绘了人物在花树下行走的情景,既表现了对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也体现了角色内心的谨慎和警觉。
  • 动作细节:“又恐花枝遮不住”和“低把湖山石倚”等句,生动地展现了人物在行动过程中的心理活动和身体动作,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角色的紧张和不安。
  • 服饰装饰:“更结束杏红衫子”和“茜裙偏逗露”等句,通过服饰和服饰上的装饰品(如“砑金边”),增加了诗歌的形象性和美感。这些细节不仅美化了诗歌,也反映了人物的身份和地位。
  • 环境描写:“防女伴,蹑来矣”,表达了人物对于可能出现的威胁或危险的恐惧。这种心理活动的描写,增强了诗歌的紧张感和真实感。
  • 主题表达:整首诗歌通过细腻的情景描写、丰富的动作细节、精美的服饰描述以及深入的心理刻画,展现了一个复杂而真实的人物形象。这不仅是对人物内心世界的真实展现,也是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深刻反映。
  1. 诗歌鉴赏与赏析
  • 语言风格:邓潜的诗歌以其清新脱俗、意境深远而著称。他的诗歌语言简洁明了,却又不失文采。在《贺新郎·迷藏》中,作者巧妙地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将自然景物与人的内心情感紧密相连,使得诗歌既有画面感,又有深度。
  • 情感表达:邓潜的作品中充满了深沉的情感和哲理思考。《贺新郎·迷藏》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和描绘,表达了一种对于人性、社会和自然的深刻认识。同时,诗歌中的幽默与讽刺元素,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 文化内涵:《贺新郎·迷藏》不仅是一首艺术价值极高的诗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通过描绘人物的生活场景、心理活动以及社会环境,展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风貌和文化特色。同时,诗歌中的许多意象和典故,也都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值得深入探究和理解。

《贺新郎·迷藏》不仅是一首艺术价值极高的诗歌,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它通过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和描绘,表达了一种对于人性、社会和自然的深刻认识。同时,诗歌中的幽默与讽刺元素,也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审美体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