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 辛丑中秋

借雨迎凉,催云吐月,特遣佳节娱秋。
圆灵冰镜,玉斧倩谁修。
万里清光似昼,山河影无恙神州。
高寒处,乘风欲往,昨夜梦璚楼。
句留。
须记取花前蝶瘦,竹外萤稠。
待商量爱护,露回风柔。
江上元规尘起,当时事付与名流。
匏樽举,狂歌对酒,试扫古今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庭芳·辛丑中秋》是一首由清末近现代初诗人邓嘉缜创作、并带有浓厚文学色彩的古典诗词。这首诗通过描绘中秋节的自然景观和作者内心的感慨,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团圆和美好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作者个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哲学。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词内容
  • 自然景观:诗中“借雨迎凉,催云吐月”描绘了中秋节夜晚的景象,雨水带来了凉爽,云彩在月光下逐渐散开,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 节日氛围:“特遣佳节娱秋”,诗人表达了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通过赏月来享受秋天的美好。
  • 情感表达:通过“万里清光似昼”和“山河影无恙神州”,诗人传达了对祖国河山的无限眷恋和祝福。
  1. 艺术特色
  • 词牌格律:邓嘉缜的这首《满庭芳·辛丑中秋》遵循了传统的词牌格律,展现了词的规范美。
  • 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诗人不仅展示了中秋节的美丽,还蕴含了更深的意境和哲思。
  • 情感真挚:诗歌中流露出的情感真挚而深刻,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
  1. 历史背景
  • 时间背景:邓嘉缜的这首诗创作于清末近现代初,这一时期的中国经历了许多变革,诗人的个人经历也可能影响了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 文化传承: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一部分,《满庭芳·辛丑中秋》不仅是对传统节日的描述,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继承和发扬。
  1. 文学价值
  • 艺术形式:《满庭芳·辛丑中秋》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展现了中国传统诗词的魅力。
  • 语言风格:诗歌的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和节奏感,读来如诗如画。
  • 主题思想:诗歌的主题涉及自然、节日和人生,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和哲理思考。
  1. 社会影响
  • 文化传播: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首诗的传播有助于增强民族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 教育启迪:通过对《满庭芳·辛丑中秋》的学习,可以启发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对生活的感悟。
  • 审美提升:诗歌的美可以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丰富人们的生活。
  1. 现代意义
  • 美学追求:在现代,人们依然可以从中领悟到自然美和艺术美的追求。
  • 情感寄托:诗人在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一种情感上的寄托和慰藉。
  • 文化复兴:《满庭芳·辛丑中秋》的流行也显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中的复兴与传承。

《满庭芳·辛丑中秋》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古典诗词。它不仅展示了中国传统诗词的艺术魅力,也反映了邓嘉缜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艺术特色、历史背景、文学价值、社会影响和现代意义等方面都值得深入探讨。通过学习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感受诗词的魅力,同时也可以从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