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屠静山 孝廉

白雪高词久不闻,寥寥枌杜感斯文。
九州浪迹知谁偶,绝代销魂是此君。
长啸来看江上月,征衣犹带海南云。
相逢共证千秋业,可许名山一席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赠屠静山孝廉》是一首清代诗歌,作者为邓濂,这首诗歌以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意境表达了对友人的赞美之情。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文学作品:

  1. 作者介绍:《赠屠静山孝廉》的作者是邓濂,字似周,号石瞿,别号巽庵,无锡人,曾中同治甲戌秀才、禀贡生,候选训导。他不仅是一名才华横溢的文人,还积极参与政治事务,历任地方官职,并在晚清时期活跃于文坛。
  2. 作品原文:《赠屠静山孝廉》的原文如下:白雪高词久不闻,寥寥枌杜感斯文。九州浪迹知谁偶,绝代销魂是此君。长啸来看江上月,征衣犹带海南云。诗中的“白雪高词”可能是指邓濂自己的诗词创作,而“寥寥枌杜感斯文”则暗示了其作品中的独特魅力与文化价值。
  3. 艺术特色:邓濂在《赠屠静山孝廉》中运用了大量的象征和比喻手法,如“九州浪迹知谁偶”中的“九州”可能象征着中国广大的土地,“知谁偶”则表达了作者对于知己难寻的感慨。通过这些艺术手法,诗人不仅展现了自己的文学才华,也表达了对友人深厚的感情和崇高的评价。
  4. 文化意义:作为清朝时期的文学作品,《赠屠静山孝廉》不仅体现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也反映了作者个人的思想情感。诗中的“绝代销魂是此君”表明了邓濂对屠静山孝廉的极高评价及其在文学上的非凡成就。
  5. 后世影响: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它不仅是邓濂个人艺术成就的象征,也是清代文化的一个缩影。诗中的许多元素和主题,如友情、文学创作等,至今仍然具有深远的文化影响和教育意义。

《赠屠静山孝廉》是邓濂在晚清时期创作的一首重要诗篇,它不仅是对屠静山孝廉的高度赞扬,也是邓濂个人文学成就的体现。通过这首诗,可以更好地理解邓濂的文学思想和艺术风格,以及清代文化的特色和风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