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嘉以后矜诗派,那识朱王格律尊。
先辈风流谁接武,此君才调独销魂。
繁音百变无琴雅,短褐重逢且酒樽。
我亦年来吟思苦,一编凄断不堪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乾嘉以后矜诗派,那识朱王格律尊。
先辈风流谁接武,此君才调独销魂。
繁音百变无琴雅,短褐重逢且酒樽。
我亦年来吟思苦,一编凄断不堪论。
《春夜与姊婿诸十一孝廉论诗即题其璞斋集后》,是明代文人杨慎的作品。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全诗共四十二句,每句五字。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在春夜与姊婿诸十一孝廉一起品评、讨论诗歌的意境和风格,同时对璞斋诗集给予高度评价。
杨慎(1488年—1559年),字用修,一字汇川,号升庵,南明时称“前四史”之一《史记》的作者司马迁的后代。他出生于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祖籍江西新会,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曾任翰林院修撰等职。他的诗文作品丰富多样,其中以诗歌最为著名。
这首《春夜与姊婿诸十一孝廉论诗即题其璞斋集后》是杨慎晚年的作品,反映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才华和对诗歌艺术的热爱。诗中通过对诗歌的艺术特点进行探讨和评价,展现了杨慎对古典诗词的理解与鉴赏能力。同时,这首诗也体现了杨慎在文学创作上的创新精神,他能够将传统的诗歌形式与自己的独特见解相结合,创作出具有时代特色和个性风格的优秀作品。
这首《春夜与姊婿诸十一孝廉论诗即题其璞斋集后》是杨慎晚年的一部代表作,展示了他在文学创作上的成就和对诗歌艺术的独特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