悔把羊裘典,寒来失所依。
琴书随手散,时事与心违。
谐俗才偏拙,因人计总非。
焦桐由自毁,莫谓赏音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悔把羊裘典,寒来失所依。
琴书随手散,时事与心违。
谐俗才偏拙,因人计总非。
焦桐由自毁,莫谓赏音稀。
《感怀十二首敬次家大人六十自述原韵 其四》是清代文学家袁枚创作的一首诗作。全诗共十二首,每首都表达了诗人对于家庭、亲友以及社会现实的感慨和思考。其中第四首主要表达了袁枚对家庭、朋友的珍视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叹。
这首诗的内容如下:
感怀十二首敬次家大人六十自述原韵 其四:
我生何为者,读书诚未足。
安知天路远,行尽方得所。
这首诗反映了袁枚对于读书的认识和态度。他认为读书虽然能够增长知识,但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因为生活的道路远不止读书所能到达的地方。他鼓励人们要勇敢地去探索自己的人生道路,不断前行,才能找到真正的答案。
袁枚(1637年5月23日-1716年2月23日),字子才,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浙江钱塘人,祖籍福建漳州府龙溪县(今属福建)。清朝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康熙十八年进士,授任溧水知县,官至江宁(今南京)织造。著有《小仓山房诗文集》《随园诗话》《补遗》《随园食单》《子不语》等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