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缕曲 丁卯春日初游西湖

第五桥边去。
绕横堤、残山剩水,柳髡如许。
我与西湖初识面,风景凄清细数。
有几带、望中烟树。
岳鄂王坟苏小墓,信英雄儿女分千古。
移画舫,向何所。
水天别映孤山路。
放中流、斜阳影淡,一枝柔橹。
乍听钟声风外落,知在云深深处。
又背转、苹洲菱渚。
留得残荷依弱盖,可怜红、犹作凌波步。
闲意态,问鸥鹭。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缕曲·丁卯春日初游西湖》是清代诗人邓瑜创作的一首词,表达了作者对西湖景色的初次印象和深刻感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背景
  • 邓瑜,字慧珏,号蕉窗主人,江苏金匮人,是清代著名的词人和诗人。她的丈夫钱塘诸可宝继娶邓瑜为妻,她与诸可宝的婚姻也为她带来了丰富的文学创作素材。
  1. 词作内容
  • 词中提到“第五桥边去”,绕横堤、残山剩水,柳髡如许,描绘了一幅西湖的宁静画面。
  • “我与西湖初识面,风景凄清细数”展现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初步认识与感慨。
  • 岳鄂王坟苏小墓等提及的历史人物和地点,反映了词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感。
  • “移画舫,向何所?水天别映孤山路。”则传达出一种孤独而优美的游览感受。
  • “放中流斜阳影淡,一枝柔橹”则通过细腻的描绘,让人感受到了西湖在夕阳下的柔美和宁静。
  • 整首词以“孤山路”作为结尾,强调了诗人在游览后的孤独感和对西湖深深的留恋。
  1. 艺术特色
  • 情景交融:词中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历史人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境。
  • 情感深沉:通过对西湖景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历史的感慨,情感深沉而复杂。
  • 意象鲜明:如“柳髡”、“烟树”、“岳鄂王坟”等富有象征意义的词语,增强了词的艺术效果。
  • 语言精炼:邓瑜的语言风格简练而不失深意,使得整首词既有画面感又不失深度。
  1. 文化价值
  • 反映时代背景:作为清朝文人,邓瑜的诗词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审美趣味和文化风貌。
  • 传承历史文化:通过对西湖的描写,邓瑜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深度,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1. 文学地位
  • 《金缕曲·丁卯春日初游西湖》不仅是邓瑜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一种对自然美的感悟和赞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邓瑜的《金缕曲·丁卯春日初游西湖》不仅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内涵赢得了人们的赞誉,还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通过欣赏这首词,可以感受到邓瑜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历史的尊重与思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