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来一顾天无色,大野青山是哭声。
迸泪只增妻子叹,伤心宁止弟兄情。
中年此路非长别,万里论交付再生。
嗟我林逋曾识否,品君极口玉山清。
哭胡雨岚(得山腴书知雨岚忽逝,惊恸纪此)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哭胡雨岚》是诗人赵熙的作品。这首诗作体现了作者对友人的深厚感情和哀痛之情,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无常、友情永存的深刻感悟。下面对这首诗进行更为详细的解读:
作品简介:《哭胡雨岚》是清代诗人赵熙于光绪十八年壬辰(1892)所创作的一首诗。赵熙以其敏捷著称于世,其诗兼宗唐宋,尤以词和戏曲见长,并有《香宋诗前集》等诗集传世。
诗歌原文及赏析:诗中“书来一顾天无色,大野青山是哭声。”表达了诗人在收到书信时的心情,天地间似乎都被悲伤笼罩,整个大自然都变成了哭泣声的背景。“迸泪只增妻子叹,伤心宁止弟兄情。”则描绘了诗人因悲痛而泪水盈眶,不仅是为了悼念友人,也为家庭之悲感到心痛的情景。“中年此路非长别,万里论交付再生。”则透露出诗人对未来重逢的期待及对友情的珍惜。
创作背景:诗中提及“得山腴书知雨岚忽逝,惊恸纪此”,暗示诗人是在得知友人突然离世的消息后所做。赵熙与友人之间可能有深厚的交情,因此诗人在收到书信时心情沉重,难以自已。
艺术特色:赵熙的《哭胡雨岚》在艺术上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 情感表达:诗中流露出强烈的个人情感,无论是对朋友的哀悼还是对家庭的忧虑,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 意象运用: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如“大野青山是哭声”中的“哭声”和“青山”,营造出一种凄美的氛围。
- 语言风格:赵熙的语言简洁而有力,能够准确传达内心的复杂情绪。
- 文化意义:从文化角度来看,《哭胡雨岚》反映了中国传统文人对于友情和生命的尊重与珍视,同时也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死观和家族观念。
《哭胡雨岚》不仅在艺术形式上展现了赵熙的诗歌才华,更在情感深度上触及了读者的心灵。这首诗作是对友情的缅怀,也是对人生短暂和生命无常的深刻反思。读者在欣赏这首作品时,不仅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情感流露,还可以从中领悟到生命的价值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