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华阳徐子休归蜀三首(选一)

乔公忧去更无师,徐子还山复有期。
人到穷途真若此,天将吾道欲何之。
草堂云重西川远,蒲阪沙横北道迟。
别后新诗多寄与,他年离合不堪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送华阳徐子休归蜀三首》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徐子休的深情厚谊和美好祝愿。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诗:

  1. 诗歌原文与鉴赏
  • 原文:乔公忧去更无师,徐子还山复有期。人到穷途真若此,天将吾道欲何之。草堂云重西川远,蒲阪沙横北道迟。别后新诗多寄与,他年离合不堪思。
  • 鉴赏:这首诗是诗人写给好友徐子休的一首送别之作。首联“乔公忧去更无师,徐子还山复有期。”表达了诗人看到友人离开后,感到无人指导的忧虑和友人归来时的喜悦。颔联“人到穷途真若此,天将吾道欲何之”则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生困境的感慨和对天道的追问,展现了诗人深厚的哲学思考。颈联中的“草堂云重西川远,蒲阪沙横北道迟”描绘了诗人对友人归途中所见景色的想象,增加了诗歌的画面感。尾联“别后新诗多寄与,他年离合不堪思”则透露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将来可能分离的深深忧虑。
  1. 诗歌背景
  • 时代背景:该诗创作于唐代,这是一个文人墨客辈出的年代,也是政治动盪、社会变革的时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文人的生活和情感状态常常充满了复杂性。
  • 作者生平:白居易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其作品以关注民生、反映社会现实著称。白居易的诗歌在唐代乃至后世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 徐子休的身份和事迹:徐子休是唐代的一位知名人物,具体身份不详,但据诗中的用词来看,他可能是一位学者或官员。白居易通过诗歌表达对其的关心和祝福,显示出两人之间深厚的友谊。
  1. 思想内涵
  • 人文关怀:白居易的诗歌常常流露出对普通百姓生活的深切关怀,这与他对当时社会状况的关注有关。通过这首诗,可以感受到白居易对朋友遭遇的同情和支持。
  • 人生哲理:这首诗也体现了白居易对人生哲理的探讨。通过对比友人的困境与天命,表达了对命运无常和个人努力方向的思考。
  • 友情价值:诗中对友情的描述体现了白居易对人际关系的重视。他认为真正的友情能够超越生死,即使面对分离,也依然珍惜彼此的联系。
  1. 艺术特色
  • 语言风格:白居易的诗歌语言通俗易懂,平易近人,同时又不失文采。在这首诗中,他采用了朴素而真挚的语言来表达复杂的情感。
  • 意象运用:诗歌中的意象丰富多彩,如“草堂云重”、“蒲阪沙横”,这些自然景观的描绘增添了诗歌的意境美。
  • 结构布局:整首诗的结构紧凑有序,从开头的离别之情到结尾的思念之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情感弧线。

《送华阳徐子休归蜀三首》是一幅充满人文关怀和深刻哲理的文学作品。它不仅展示了白居易作为文人的深邃思考,同时也传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诗不仅是白居易诗歌创作的佳作之一,也是研究唐代文人生活和社会风貌的重要文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