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损老孙女殇于华阴,慰之

老来沧海化风尘,莫望秦关更怆神。
大劫未完来日局,残年已属再生身。
昌黎谪宦犹殇女,北海传经要有人。
辛苦诒谋正商略,眼前花柳又乘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闻损老孙女殇于华阴,慰之》并非一篇介绍文学作品,而是一首古诗。这首诗由清朝的赵熙所作,是赵熙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探讨《闻损老孙女殇于华阴,慰之》之前,有必要先对赵熙这位诗人有一个基本的了解。赵熙(1844-1913),字秋谷,号辛楣,晚清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和篆刻家。他出身书香门第,年轻时便有文名,其作品广泛流传,深受后人喜爱。《闻损老孙女殇于华阴,慰之》这首诗便是赵熙晚年的作品,体现了他在艺术创作上的深厚功底和情感表达的真挚感人。

从诗歌内容来看,《闻损老孙女殇于华阴,慰之》表达了诗人对故友孙女不幸遭遇的深切悲痛。通过“老来沧海化风尘,莫望秦关更怆神”等句子,赵熙展现了自己对世事无常和人生坎坷的深刻感悟。诗中不仅流露出作者对孙女的深情厚谊,也反映了作者自身历经沧桑后的超然物外。

从艺术风格上讲,赵熙的这首诗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学传统,尤其是宋诗的豪放与明诗的清新并重的风格。他的诗歌语言精炼而富有表现力,既能够直抒胸臆,又不失婉约之美。在这首诗中,赵熙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比喻等修辞手法,使得整首诗既具有深厚的文化内涵,又不失艺术的美感。

《闻损老孙女殇于华阴,慰之》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赵熙一生情感历程的艺术体现。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价值,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对于热爱中国文化的读者而言,这首诗不仅是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窗口,更是体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