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栖饮清露,自谓无所求。
忽缘山风堕,适与池水谋。
池水深尺馀,绿净当深秋。
纤鳞不容跃,薄翼不能浮。
初投木叶落,渐转车轮周。
冠緌困倒侧,狂噪声如抽。
我时倚危栏,怜尔为尔羞。
失势辞乔柯,贪生负清流。
呼童拾竹枝,立具梁与舟。
遂使伏机羊,化为释缚囚。
亭南日正长,据牖曝且休。
微眴似有觉,徐鸣意相酬。
騃童久旁睨,引手鹰上鞲。
翻然弃人去,宁为恩私留。
本蓄粪壤心,妄托鲲鹏游。
勿狃今更生,螳螂满林幽。
拯弱蝉
介绍
《拯弱蝉》不是一部已知的文学作品,可能是由于信息的不完整或误解导致的。然而,从现有信息中可以得知,关于蝉的文学作品是文学创作中常见的主题之一。以下是一些关于蝉的文学作品:
俳句与松尾芭蕉:在东亚文学中,蝉作为季节的象征经常出现在俳句中。例如,日本古代文学中的俳句诗人松尾芭蕉在其作品中描绘了蝉的鸣叫声和它们在夏天的存在感。通过这些短小精悍的俳句,松尾芭蕉传达了对自然景观的深刻感悟和对生命的敬畏。
青春小说:《夏至未至》是一部以夏日里蝉鸣为背景的青春小说,描写了一群青春少年的成长与爱情故事。这部作品通过蝉鸣这一元素,反映了青春期的烦恼、梦想以及成长过程中的困惑和挑战。
短篇小说:三岛由纪夫的短篇小说《蝉鸣记》通过蝉鸣的象征意义,描述了一个中年男子内心的孤独和无法逃离的命运。这部作品通过简洁的语言和深刻的主题,探讨了人在社会中的位置和内心情感的挣扎。
儿童文学:井伏鱼躍的儿童文学作品《蝉与蚊子的对话》以生动的对话形式,讲述了生命的意义和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部作品以其幽默的对话和富有想象力的情节,吸引了年轻读者,并激发他们对生命和自然的好奇心。
长篇小说:王蒙的长篇小说《蝉宫》以蝉的出生、成长和死亡为线索,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迁和人生的起伏。这部作品通过蝉这一生物象征,展现了个体生命与社会环境的复杂关系,以及人们在其中所经历的成长和变化。
散文集:林语堂的散文集《蝉之歌》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的短暂的思考和诗意描绘。在这部散文集中,林语堂通过对自然现象的描述,传达了对生活哲理的独到见解和审美体验。
虽然无法确定《拯弱蝉》的具体作者和出版信息,但以上提及的文学作品展示了蝉作为文学题材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拯弱蝉》可能属于这类作品,但目前尚无确切资料证明其存在。对于文学爱好者来说,探索这些文学作品不仅能增加知识储备,还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