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栖饮清露,自谓无所求。
忽缘山风堕,适与池水谋。
池水深尺馀,绿净当深秋。
纤鳞不容跃,薄翼不能浮。
初投木叶落,渐转车轮周。
冠緌困倒侧,狂噪声如抽。
我时倚危栏,怜尔为尔羞。
失势辞乔柯,贪生负清流。
呼童拾竹枝,立具梁与舟。
遂使伏机羊,化为释缚囚。
亭南日正长,据牖曝且休。
微眴似有觉,徐鸣意相酬。
騃童久旁睨,引手鹰上鞲。
翻然弃人去,宁为恩私留。
本蓄粪壤心,妄托鲲鹏游。
勿狃今更生,螳螂满林幽。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只弱小的蝉在困境中挣扎求生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生命坚韧不屈精神的赞美和同情。
首联“拯弱蝉”以简洁明快的笔调,描绘了蝉的柔弱与无助。蝉高栖于树枝上,饮着清新的露水,自以为无所求,但命运却突然降临,它被风吹落,与池水相谋。这里的“弱蝉”、“高栖”、“饮清露”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无奈的氛围。
第二联“初投木叶落,渐转车轮周”,则生动地描绘了蝉在池水挣扎求生的艰难过程。它初时还停留在木叶上,后来渐渐转动,试图找到出路。这里用“车轮周”比喻蝉的动作,既形象又富有动感。
第三联“冠緌困倒侧,狂噪声如抽”,进一步刻画了蝉在挣扎中的无力感。它的帽子(冠)因受困而倾斜,发出的声音如同被抽打般激烈。这里的“冠緌”、“狂噪声”等词语,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紧张气氛。
第四联“我时倚危栏,怜尔为尔羞。失势辞乔柯,贪生负清流。”则转向了诗人自身。他时而倚靠在栏杆上,看着这只弱小的蝉在困境中挣扎求生,心生怜悯。同时,他也意识到了自己的贪生怕死,辜负了清白的节操。这里的“倚危栏”、“怜尔为尔羞”等词语,表达了诗人的感慨和自责。
第五联“呼童拾竹枝,立具梁与舟。”则是诗人采取了行动,帮助弱小的蝉脱离困境。他呼唤孩童,拾起竹枝,为他们准备了桥梁和小舟,让它们能够安全离开池塘。这里的“呼童、拾竹枝、立具梁与舟”等动词,展示了诗人的智慧和勇气。
第六联“遂使伏机羊,化为释缚囚。”则将焦点再次转移到了蝉身上。它最终摆脱了困境,成为了自由自在的鸟儿。这一转变象征着生命的重生和希望。这里的“伏机羊”、“释缚囚”等词语,传达了生命的顽强和希望的美好。
第七联“亭南日正长,据牖曝且休。”则描绘了夕阳下的美景。亭子南边,太阳正在升起,阳光洒在窗口,让人感到舒适和宁静。这里的“亭南”、“日正长”等词语,营造了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
第八联“微眴似有觉,徐鸣意相酬。”则描绘了蝉与诗人之间的互动。微风吹动它的眼睛,似乎有所觉察;而诗人也轻轻地鸣叫,回应着它的需求。这里的“微眴似有觉、徐鸣意相酬”等词语,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
第九联“騃童久旁睨,引手鹰上鞲。”则是诗人再次采取行动,帮助弱小的蝉。他长时间地在旁边注视,然后伸手抓住蝉,将它带到安全的高处。这里的“騃童久旁睨、引手鹰上鞲”等词语,展示了诗人的决心和行动力。
第十联“翻然弃人去,宁为恩私留。”则表达了诗人的反思和决心。他决定不再留恋过去的生活,而是勇敢地面对现实,追求自己的梦想。这里的“翻然弃人去、宁为恩私留”等词语,传达了诗人的坚定和决心。
最后一首“本蓄粪壤心,妄托鲲鹏游。勿狃今更生,螳螂满林幽。”则进一步强调了蝉的坚韧和不屈精神。它本来只是寄居在粪土之中,却妄想飞向广阔的天空;不要因为今天的变化而放弃自己的信念和追求。这里的“本蓄粪壤心”、“妄托鲲鹏游”、“勿狃今更生”等词语,传达了蝉的坚持和不屈。同时,“螳螂满林幽”则暗示了螳螂捕蝉的故事,暗喻了螳臂当车的局面。
这首诗通过对蝉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赞美和同情。它不仅描绘了蝉在困境中挣扎求生的过程,还展现了诗人的智慧、勇气和决心。同时,它也寓言般地表达了人生的道理:无论面临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要勇往直前,追求自己的梦想。这种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