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人惮船居,失喜入城市。
谁知屋三间,仍与船相似。
东偏启门径,西头著妻子。
就中容一席,狼藉堆衣履。
僮仆隐墙隅,坐卧杂徙倚。
是时天阴寒,十日雨不止。
荒庖断续烟,败砌沦涟水。
窥天如坠渊,墐户每坚垒。
行踪脱尘垢,客梦困泥滓。
扶杖出何缘,扬帆兴翻起。
飞书问旧故,恍忽半生死。
鹤语悲千年,海势限万里。
中路滞留难,遥期岁华驶。
佳霁恐无时,因风径南指。

【注释】

北人:北方人。船居:以船为家。喜:喜爱。失喜:失去快乐。屋三间:房屋有三层。仍:仍然。与船相似:与船形相似。东偏:东面偏一点的地方。启门径:开一扇小门。西头:西边。就中:中间,指屋内。容一席:容纳一张桌子。狼藉:杂乱的样子。僮仆:奴仆。隐:藏。坐卧:坐着躺着。徙倚:来回移动。是时:此时。天阴寒:天气寒冷且阴暗。十日雨不止:连续十天的雨下个不停。荒庖断续烟:荒废了厨房里断断续续地冒烟。败砌:倒塌的墙壁。沦涟水:水流冲刷到地上形成的水迹。窥天:仰视天空。如坠渊:好像掉进深渊中一样。墐户:紧闭的门。每坚垒:每次都用砖石加固。行踪脱尘垢:行走时摆脱了尘世的污垢。客梦困泥滓:客人的梦被尘土和污泥所困。扶杖出何缘:扶着拐杖出去干什么呢?扬帆兴翻起:扬起帆篷,兴高采烈地出发。飞书问旧故:写一封信给朋友问候。恍忽:恍惚迷离。半生死:一半清醒一半糊涂。鹤语悲千年:大雁在天上飞翔,发出哀鸣声,好像在哭诉着什么。海势限万里:大海的气势可以阻挡万里之遥。中路滞留难:中途耽搁,难以前行。遥期岁华驶:盼望岁月能够快一些过去。

【赏析】

此诗作于元和五年(公元810年),是诗人初至浔阳时所作。诗人当时因避战乱而隐居浔阳江边,生活贫困潦倒,常感前途渺茫而心灰意冷。本诗就是他当时心境的真实写照。全诗共十句,每一句都紧扣一个意象来表现诗人的感慨,从“苦”字贯穿始终。前六句写景,描写诗人在浔阳江边的生活状态,后四句抒情,写诗人对前途的担忧和无奈。

首句“北人惮船居”,点明“我”的身份和背景。北人在南方生活很不容易,因为南方气候潮湿,容易滋生细菌、疾病,所以很多北方人都害怕在南方生活。第二句“失喜入城市”,表明自己终于摆脱了这种困境,可以自由出入城市了。第三句“谁知屋三间,仍与船相似”,诗人感到十分惊讶,原来自己的住处只有三层,却跟小船没有区别。最后两句“东偏启门径,西头著妻子”,说明自己的住房虽然简陋,却有妻子儿女陪伴左右,这让诗人感到很温暖。然而,接下来的内容却让读者感到意外,第五句“就中容一席”,诗人竟然在狭小的空间内还安排了一个小小的客厅,用来接待朋友或家人来访。第六句“狼藉堆衣履”,说明这个客厅里堆满了衣服和鞋子,显得十分杂乱。第七句“僮仆隐墙隅,坐卧杂徙倚”,进一步描绘了这个客厅里的情况,仆人躲在角落里休息,而诗人则在四处走动,寻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休息片刻。第八句“是时天阴寒,十日雨不止”,说明当时天气阴沉,连续下了十天的雨,使得整个房间充满了潮湿的气息。第九句“荒庖断续烟,败砌沦涟水”,诗人想象着炊烟不断上升,雨水打湿了墙壁上的砖瓦,形成了一片片水渍。第十句“窥天如坠渊,墐户每坚垒”,诗人站在窗口向外望去,只见外面的天空一片昏暗,仿佛掉进了深渊之中一样,而且家门紧闭,每次进出都像要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一样。第十一句“行踪脱尘垢,客梦困泥滓”,诗人感叹自己的行踪已经摆脱了世俗的束缚,但梦中却被困在泥泞中无法挣脱。第十二句“扶杖出何缘,扬帆兴翻起”,诗人站起身拄着拐杖走出了屋子,决定扬帆远行,去寻找新的生活。第十三句“飞书问旧故,恍忽半生死”,诗人拿起笔写信给朋友问候,心中却感到有些恍惚迷离,仿佛已经离开了这个世界。最后一句“鹤语悲千年,海势限万里”,诗人抬头仰望天空,发现一群大雁正在飞翔,它们的叫声似乎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而大海的气势可以阻挡万里之遥。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浔阳江边的生活环境和心情变化,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生活的期望和担忧。全诗情感丰富而细腻,意境深远而开阔,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