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岸疏篱始见黄菊

目惬重阳后,黄花倍有情。
雨畦留骆赏,柳径得陶清。
背橹看乡县,倾杯隔弟兄。
谁知秋向尽,初访豫章城。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野岸疏篱始见黄菊”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初出城留别》。此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自然景色,展现了诗人在初春时节离开城市,踏上旅途后所见到的美景。下面将简单介绍这首诗:

  1. 作者简介
  •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与元稹并称为“元白”。其作品以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生活为主,语言通俗易懂,情感真挚。
  1. 诗歌原文
    野岸疏篱始见黄菊,
    数家茅屋闲临水。
    南邻偏为问东邻,
    又得青钱百二十。

  2. 诗意解析

  • 野岸疏篱始见黄菊:描述了诗人在初春时节,离开城市前往郊外的路上,偶然发现路边开满了黄色的菊花。这里的“野岸”指的是郊外的河岸,而“疏篱”则是指稀疏的篱笆。诗人通过这些细节,描绘出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自然景色。
  • 数家茅屋闲临水:进一步描绘了诗人所见的村落景象。这里的“茅屋”指的是简陋的茅草屋顶的房屋,它们散布在河边,显得悠闲自在。诗人通过对这些茅屋的描述,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赞美。
  • 南邻偏为问东邻:这句诗反映了诗人之间的友好互动。诗人主动去询问邻居的情况,这不仅体现了邻里之间淳朴的交往方式,也增加了诗歌的情感深度。
  • 又得青钱百二十:这里的“青钱”可能是指从邻居那里获得的报酬或礼物,即“青钱百二十”。这反映了诗人离开城市后,能够获得一些额外的收入,同时也表达了他对这段旅程的美好感受和对新环境的认可。

“野岸疏篱始见黄菊”不仅是一首描写初春景色的诗歌,更是一首充满生活气息和人情味的作品。它通过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展示了自然界的美丽和人类生活的和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