芟竹

抱节久相于,因多自剪除。
一朝窗影瘦,昨夜雨声疏。
不惜衰晚日,翻怜移植初。
新梢当户好,着意九秋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竹》是唐代李峤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下面将详细介绍这首作品:

  1. 作者简介:李峤,字巨山,唐朝赞皇县人,隋内史侍郎李元操的曾孙。李峤少有才志,20岁举进士,曾任多个重要职位,后因触忤武后而被贬为润州司马。他一生崇尚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在文学上也有深厚的造诣。
  2. 诗词原文
    高簳楚江濆,婵娟合曙氛。 白花摇凤影,青节动龙文。 叶扫东南日,枝捎西北云。 谁知湘水上,流泪独思君。
  3. 诗歌赏析:此诗通过描绘竹的形象和特征,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首联“高簳楚江濆”形容竹竿挺拔,矗立于楚江之滨;“婵娟合曙氛”则描绘了清晨时分的雾气与月光交织的景象。颔联进一步描绘了竹花如凤、竹叶似龙的细节,形象生动。颈联以视觉为线索,描述了竹叶扫过太阳,枝条摇曳着云彩的景象,展现了一幅动态的画面。尾联则转入对远方朋友的思念,表达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和不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诗人复杂的情感。
  4. 艺术特点:《竹》作为一首五言律诗,其艺术特点在于简洁而富有内涵的表达形式。全诗通过对竹的描绘,不仅展示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感悟,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细腻感受和复杂情感。这种艺术风格使得《竹》成为唐代诗歌中的经典之作,深受人们的喜爱和传颂。
  5. 文化影响:李峤的这首《竹》,不仅是一首描写竹子的诗作,它更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蕴和哲理思考。竹子作为一种具有坚韧和高雅象征意义的植物,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通过《竹》这首诗,可以窥见唐代文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友情、离别等主题的深刻思考,从而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核心价值观。

《竹》作为唐代李峤的一首五言律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精湛的艺术技巧,还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通过对其背景、作者以及艺术特点的探讨,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独特魅力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