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欲登观音山不过遂遗棹扁担河过分水墩周铁桥黄塘桥晚宿洞山圩

当年分水有遗墩,水向墩前两道分。
此去洞山圩渐近,黄塘一棹趁余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的作品,名为《游山》,全诗如下:

翌日欲登观音山,不逢樵客问樵人。
遂遗棹扁担河,过分水墩周铁桥。
黄塘桥下宿洞山,暮色苍茫闻鹧鸪。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一座山峰的经历。首句“翌日欲登观音山”表明了作者打算在第二天去登山的愿望。接下来的诗句描述了诗人在途中遇到的樵夫和询问他们关于山路的情况,以及他如何放下扁担(一种携带工具的器具)和船只,通过河流。

“遂遗棹扁担河”意味着诗人在过河时把扁担和船留了下来。随后,诗人经过了“过分水墩”(可能是指河流中的一座桥梁或者渡口),并继续前行,到达了“黄塘桥”。在这里,诗人选择在“洞山圩”下住宿,即在山脚下的一个村庄或营地中过夜。

整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诗人旅行的场景,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向往与欣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