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落索四首 其四

嗟哉马正卿,来作同声应。
新辟东坡,栽偏山茶盛。
扁舟载月明笛飞声,羡赤壁襟怀两赋情。
花欹三朵仙人鬓,菜煮元修野老羹。
人天证,笑偏从贬谪见生平。
不多时柏石图成,奏凯歌停喜,戎马淘西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蒋士铨的《金落索四首 其四》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的诗作,通过对山水、月夜与人物的描绘,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艺术世界。下面将详细解析这首诗:

  1. 作者介绍:《金落索四首 其四》是由清代著名诗人蒋士铨创作的一首诗歌。蒋士铨不仅是诗人,也是戏曲作家,其作品广泛流传,对后世影响深远。他的生平和艺术成就,在《忠雅堂诗集》中有详细的记载,展示了他丰富的文学修养和深厚的艺术造诣。

  2. 诗歌原文
    嗟哉马正卿,来作同声应。
    新辟东坡,栽偏山茶盛。
    扁舟载月明笛飞声,羡赤壁襟怀两赋情。
    花欹三朵仙人鬓,菜煮元修野。

  3. 诗句解析

  • “嗟哉马正卿”:这里用“嗟哉”表示叹息或惊叹的语气,表明诗人对于马正卿的到来感到惊讶或赞叹。
  • “来作同声应”:意味着马正卿到来后,与自己有着相同的志向或理念,共同响应。
  • “新辟东坡,栽偏山茶盛”:这里提到的“新辟东坡”,指的是开辟新的园林或景点,而“栽偏山茶盛”则形容这里的茶树种植得非常茂盛,反映出诗人对这片土地的重视和爱护。
  • “扁舟载月明笛飞声”:描述了一幅宁静的夜景图,诗人乘坐小船在月光下吹笛,笛声悠扬,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浪漫的氛围。
  • “羡赤壁襟怀两赋情”:此处的“赤壁”可能是指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遗址,也可能是指某个具体的地名或自然美景。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赤壁景色的喜爱和对历史故事的向往之情。
  • “花欹三朵仙人鬓”:通过夸张的手法形容花朵盛开的样子,仿佛是仙人的发髻,增添了一份神秘和超脱的气息。
  • “菜煮元修野”:这里的“元修”可能是诗人自号,也可能是指某种特定的人名或称谓。这句话描述的是诗人亲自下厨烹饪蔬菜,享受田园生活的场景。
  1. 主题思想:这首诗主要表达了诗人对于美好自然景观的赞美以及对理想生活的向往。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美丽的自然景色,并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展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作者对于人生境遇的感慨以及对自由、闲适生活的向往。

  2. 艺术特色:《金落索四首 其四》在艺术上具有鲜明的特色。首先,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能够引发读者的共鸣和思考。其次,诗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得整首诗歌更加富有层次和深度。再次,诗人善于运用细腻的情感和生动的描写,使得整首诗歌充满了生命力和感染力。最后,诗的结构严谨,层次分明,既有整体的布局,又有细节的刻画,使得整首诗歌既统一又完整。

  3. 文化背景:在中国文化中,诗词是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重要载体。《金落索四首 其四》作为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的诗作,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生活面貌,也体现了作者对于自然的热爱和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及其文化内涵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

《金落索四首 其四》是蒋士铨创作的一首具有深刻内涵和艺术价值的优秀诗歌。通过对这首诗的介绍,可以进一步了解蒋士铨的生平和创作风格,以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诗词艺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