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落索四首 其三

匀脂绽海棠,恰称朝云傍。
翠袖红肌现,绝世佳人样。
叹无人独自芳炫新妆,石上灵芝吐异光。
鸡苏味美朝堪饷,密酒瓶卿夜对尝。
闲情放,咏洗儿诗就侍姬旁。
遣心情竹啸轩凉,菩萨泉香倚,铁柱扶身杖。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金落索四首 其三》是蒋士铨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下面对这首诗的内容与艺术特色进行详细解析:

  1. 内容概述
  • 诗词原文:匀脂绽海棠,恰称朝云傍。翠袖红肌现,绝世佳人样。叹无人独自芳炫新妆,石上灵芝吐异光。鸡苏味美朝堪饷,密酒瓶卿夜对尝。闲情放,咏洗儿诗就侍姬旁。遣心情竹啸轩凉,菩萨泉香倚,铁柱扶身杖。
  • 诗句解析:整首诗描绘了一位绝世佳人的美丽形象,她如同盛开的海棠和朝云一般,美丽动人。她的肌肤如翠袖般鲜艳,展现出绝世的美貌。她独自享受着新妆带来的美丽,仿佛石上灵芝散发出奇异的光芒。早晨品尝美味的鸡苏汤,夜晚则与酒相配,共度良宵。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闲适与宁静,他在竹影摇曳的轩廊中吹箫,感受菩萨泉水的香气,依靠着铁制的扶杖。
  1. 主题分析
  • 自然与美人: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美景与人物形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展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自然元素的描绘,如海棠、朝云、石上灵芝等,为佳人的形象增添了几分神秘和浪漫的色彩。
  • 孤独与自我欣赏:诗中的佳人在无人欣赏的情况下独自享受着美丽,这反映了一种孤独感和个人主义的美学追求。这种情感在古代文学中并不罕见,它体现了诗人对于个体价值的肯定和对个人情感的重视。
  • 生活的悠闲与享受:诗的最后两句,诗人通过吹箫、品茶等活动展现了一种生活的艺术化和精神性的享受。这些活动不仅是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也是对内心宁静的一种体现。
  1. 艺术特色
  • 意象的选择:蒋士铨在这首诗中巧妙地运用了多种意象,如海棠、朝云、翠袖等,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使读者能够在心中构建出一幅生动的画面。
  • 语言的精炼:诗的语言简洁而富有表现力。每个字词都经过精心挑选,以表达最精确的情感和意境。例如,“翠袖红肌现”不仅描述了佳人的外貌,也传达了其内在的优雅气质。
  • 情感的深沉:尽管整首诗篇幅不长,但情感却深沉有力。诗人通过对美的赞美和孤独的表达,传递了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展现了一种高尚的审美情趣。
  1. 历史评价
  • 文学地位:蒋士铨在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位置。《金落索四首 其三》是其代表作之一,被收录在《忠雅堂诗集》中。他的戏曲创作同样具有很高的成就,《红雪楼九种曲》等作品展示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创新精神。
  • 文化价值: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具有高度成就,也在文化上承载了丰富的内涵。它反映了清代社会的审美倾向和文化风貌,同时也展现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审美追求。
  1. 现代视角
  • 当代启示:这首诗提醒现代人要注重精神生活的丰富性和深度。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人们往往忽视了内心深处的需求,这首古诗提供了一种回归自然、追求内在美的生活态度。同时,它也启示我们要有独立的审美判断和情感表达,不被外界的评价所左右。
  • 文化传承:蒋士铨的作品不仅是古代诗歌的典范,也是中华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加强对这类文化遗产的学习和传播,有助于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软实力。

《金落索四首 其三》作为一首古诗词,不仅在艺术上展现了诗人的高超技艺,而且在思想上也传达了深刻的情感和哲理。这首诗是对传统审美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现代人精神世界的启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