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水落栏干下,曾照老翁清影。
水宿非舟,陆居非屋,剩得三椽蓬艇。
诸公台省,让野鹤孤云,烟霞簿颁。
书局随身,宛央湖上是箕颍。
当时出岫归林,怕献嘲腾笑,终焉此境。
古铁舟园,小长庐屋,转眼凭他兼并。
儿孙追省。
守处士蜗庐,百年何幸。
换以华堂,问先生可肯。
齐天乐六首 其五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齐天乐六首 其五》是南宋词人王沂孙的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南宋末年,大约在公元1276年左右,正值金兵入侵、中原大乱之际。
王沂孙的一生经历了许多艰难坎坷的时期。他的人生际遇与国家的动荡不安密切相关。南宋政权风雨飘摇,北方金朝被蒙古族所灭,而南宋王朝也面临着蒙古军队的侵略,这种内外夹击的局面让王沂孙的生活充满了变数和挑战。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是南宋末年的社会动荡。在这个时期,王沂孙的个人境遇尤为悲惨。金兵的入侵不仅给国家带来了灾难,也给他个人的命运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使得他不得不面对种种困境。
从词的内容来看,“烟波桃叶西陵路,十年断魂潮尾”表达了王沂孙对于家乡的深切思念和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此外,“华堂烛暗送客,眼波回盼处,芳艳流水”等句描绘了一幅离别的场景,以及别离时的深情厚谊。
这首词不仅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更具有深厚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它反映了南宋末年的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沉浮,同时也展现了作者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情感。因此,《齐天乐六首 其五》不仅是王沂孙个人情感的表达,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
《齐天乐六首 其五》不仅是王沂孙个人情感的流露,更是一部蕴含着丰富历史内容和深厚文化底蕴的文学作品。它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值得人们深入研究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