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六首 其四

来时尽说长安乐,出门西向而笑。
半入云霄,半飘尘海,半在秋原残照。
欹斜乌帽。
对冷月啼蛄,影形相吊。
此味辛酸,古人先我已尝到。
风云何限屠钓,叹行年廿八,已非英妙。
数折桑干,一条虹彩,车骑喧喧争闹。
不如归好。
共乌鹊南飞,听他低叫。
饱吃黄粱,拥衾眠一觉。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齐天乐六首 其四》是南宋著名词人吴文英的作品。这首词创作于公元1246年左右,正值南宋晚期,社会动荡不安,民族矛盾尖锐的背景下。吴文英在创作时年逾花甲,经历了人生的起起落落,此作品也反映了他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

从文学形式上讲,吴文英的这首《齐天乐》是典型的宋词作品。宋词是一种集诗歌、音乐、绘画为一体的艺术形式,以其语言优美、音律和谐、意境深远而著称。吴文英作为南宋时期的杰出词人,他的词作多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深邃的思想内容,体现了宋词的艺术魅力。

从文学主题上讲,吴文英在这首词中展现了他对时代的深沉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感悟。词中写道“茫茫天上春如海,人间绮愁无数”,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易逝的哀叹。同时通过“璧月烟销,环花镜瘦,恩怨些些儿女”等句,描绘了人物内心的悲欢离合,以及社会现实的复杂多变。

从文学价值上讲,吴文英的这首《齐天乐》不仅是他个人情感的抒发,更是对当时社会现象的反映。通过对词中人物心理和行为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那个时代的风云变幻和人们的苦乐参半。这种深刻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使得这首词成为了宋词中的瑰宝,被后人传颂不衰。

《齐天乐六首 其四》不仅是吴文英个人情感的表达,更是对南宋末年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的深刻反映。这首词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主题思想,展现了宋代词人的高超技艺和丰富情感。对于研究宋代文化和词学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