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六首 其三

莫数寒霄银漏刻,秋是愁天,夜是愁人色。
聚散无端谁禁得,相关岂若休相识。
满耳西风鸣促织,莫气深沉,星月皆昏黑。
眼底征鞍何日息,不如乌鹊身生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蝶恋花六首 其三》是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陈训正所作的一首词。这首词描绘了一幅秋日落寞、西风凄凉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季节的变迁与人物的情感紧密相连,体现了深厚的文学底蕴和艺术感染力。下面将对这首诗的内容和特点进行具体介绍:

  1. 作者背景
  • 时代:陈训正是清末近现代初的诗人,这一时期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动荡和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
  • 个人经历:陈训正的具体生平不详,但可以推测他在那个时代经历了许多变迁与挑战。
  • 创作风格:陈训正的创作往往带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强烈的个人情感,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个人情感的抒发。
  1. 诗歌原文
  • 衰草天涯秋色沮。陌上王孙,无复从君住。剪剪西风何太苦。猜心燕子斜阳路。不道垂杨无意绪。才了青青,又作弥天絮。落叶已随流水去。一川凉影零孤雨
  1. 诗歌内容分析
  • 自然景观:诗中“衰草天涯秋色沮”描写了一片荒芜、萧瑟的秋景;“斜阳路”、“凉影”则营造了一种凄清、落寞的氛围。
  • 人物心情:“剪剪西风何太苦”表达了主人公对秋风的不解和抱怨,透露出一种无奈和哀愁的情绪;“才了青青,又作弥天絮”则是对时光易逝、人生无常的感慨。
  1. 艺术特色
  • 意象运用:整首词通过“西风”、“斜阳”、“落叶”等意象,构建了一个充满秋天氛围的场景,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笔下的秋意和孤独。
  • 情感表达:诗中的“猜心燕子斜阳路”和“一川凉影零孤雨”等句子,都充满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对当前境遇的哀叹,展现了诗人深沉而复杂的情感世界。

陈训正的《蝶恋花六首 其三》不仅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和人物心情的词,更是一种文化传承与个人情感交织的艺术表现。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不仅能够领略到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也能够深入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