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四十三

听罢兰台鼓。
信从来、消魂惟别。
黯然难语。
说礼敦诗周旋久,梦绕两公堂户。
把人物、恒沙量数。
只有惺惺解怜惜,是斯文、未丧天公许。
识字矣、者般苦。
落红已葬燕支土。
算杨花飘茵入溷,年年谁主。
猿鹤形骸麋鹿性,未可久居亭墅。
况臣是、孤生寒窭,衮衮诸公登台省,看明时、无阙须人补。
不才者、义当去。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贺新郎·听罢兰台鼓》是清代戏曲家、文学家蒋士铨的一首词作。这首作品展现了作者在听到兰台鼓声之后,对过往经历和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与感慨。

这首词的原文如下:

听罢兰台鼓。信从来、消魂惟别。黯然难语。说礼敦诗周旋久,梦绕两公堂户。把人物、恒沙量数。只有惺惺解怜惜,是斯文、未丧天公许。识字矣、者般苦。

接下来将围绕这首作品进行详细分析:

  1. 主题思想
  • 这首词以“听罢兰台鼓”开篇,直接点明了词人听闻鼓声后的情感反应。兰台鼓作为古代的一种祭祀乐器,常常伴随着国家大事的发生,因此词人听到鼓声后,自然会联想到国家的兴衰、个人的身世等重大话题。
  • 词中的“黯然难语”表达了一种深深的无奈和悲伤,可能是因为面对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命运感到无能为力。这种情感反映了作者在政治动荡和社会变迁背景下的个人感慨。
  • “说礼敦诗周旋久,梦绕两公堂户”则展示了词人在文化和政治领域的深厚修养,以及他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和对国家治理的期望。
  1. 艺术特色
  • 这首词采用了传统的七言古诗形式,语言简洁而富有力量。词中运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和拟人,使得整首词既具有历史感,又充满了个人情感的色彩。
  • 从结构上来看,本词可以分为三个部分,每部分都围绕着主题展开,层层递进,使得整首词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1. 历史文化背景
  • 《贺新郎·听罢兰台鼓》创作于清代,这一时期的中国经历了多次战乱和社会变革,文人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和精神挑战。
  • 蒋士铨作为清代戏曲家和文学家,他的作品中体现了那个时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贺新郎·听罢兰台鼓》不仅是一首反映个人情感和时代背景的作品,更是承载了作者对于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深切关注的体现。通过对这首词的分析,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清代文人的生活状态和文化心态,同时也能感受到古典诗词的魅力和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