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二十六首 其二十三

两床丝竹,比南楼、老子兴复不浅。
胸次依稀,海天阔、彼此低回青眼。
十五年情,三千里路,室迩人非远。
范张溪黍,家庭真意弥满。
此去艳滪波长,峨眉月冷,别绪何由遣。
梦入渝州,猿啸苦、惆怅思君不见。
兄上新衔,弟还初服,出处交相勉。
宦成可待,十年归未为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词人苏轼创作的一首咏史词。这首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此时东坡已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在苏轼的一生中,他经历了无数的波折与坎坷,但正是这些经历让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人生的起伏与无常。因此,他在赤壁的游览中不禁感慨万千,写下了这首词。

苏轼在这首词中通过描绘赤壁之战的壮丽场景和历史遗迹,表达了他对历史的深刻感悟。“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一句,不仅展现了长江之水的浩渺无垠,还暗示了时间的无情与历史的更迭。而“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则通过提及三国时期周瑜的赤壁之战,进一步强调了历史英雄的形象。

这首词也透露出苏轼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一尊还酹江月”这一结尾,既展现了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又体现了他对历史沧桑的感慨。他借酒浇愁,以明月为伴,表达出一种超脱物外、遗世独立的意境。这种境界,不仅是个人的解脱,也是对生命的一种超越。

《念奴娇·赤壁怀古》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和历史的佳作,更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鉴赏,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苏轼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境界,以及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