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二十六首 其十三

难教人听,是谈天、邹衍多言而赘。
昔作无心,云出岫、尝恐鹤羞猿避。
投笔非难,致身须蚤,始信前言戏。
五穷相守,行吟带索如是。
暂把眉上愁捐,鬓边尘浣,去觅藏名地。
吾爱吾庐,卿用法、不管谁门如市。
母是经师,妇为佳友,月伴先生醉。
举头良夜,惜君生不同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其十三》是清代文学家蒋士铨的一首词作,创作于其闲居时期。该作品不仅展现了作者深刻的思想感情、丰富的生活经历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和人民的生活状态。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分析:

  1. 内容解析
  • 在作品中,“难教人听”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中浮夸言辞与繁文缛节的不满。
  • 通过“谈天、邹衍多言而赘”等表述,揭示了某些学者或文人过于夸张的论述方式和对现实问题的无谓夸大。
  • “昔作无心”表明了作者当初对于世事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个人自由追求的向往。
  • “云出岫、尝恐鹤羞猿避”描绘了作者远离尘世喧嚣、寻求内心平静的情景。
  • “投笔非难,致身须蚤”则体现了作者对于个人抱负和责任的认识,即使投身仕途也应当早做准备。
  1. 风格特征
  • 《念奴娇·其十三》具有浓厚的文人气质,反映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及其在文学上的造诣。
  1. 艺术成就
  • 作为清词,《念奴娇·其十三》在语言表达上简洁明快,情感真挚动人。
  1. 社会价值
  • 作品通过生动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描绘,传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
  1. 文化影响
  • 作为清代词坛的重要作品之一,《念奴娇·其十三》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读者对于传统文学的重新认识和思考。

通过对《念奴娇·其十三》的内容、风格、艺术成就和社会价值的综合分析,可以看出这是一首充满哲理和人文情怀的作品。它不仅展示了作者独特的审美追求和高超的艺术技巧,还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文化风貌和时代精神。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