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帆江口,是太行、归客悬弧之日。
逝水年华,惊廿载、两字功名难必。
白眼谈诗,黄衫说剑,已是飘零极。
人生加冠,一身如此堪惜。
且向桥上观澜,矶头舶踔,蜡我登临屐。
拂拭泥金,题画扇、点染江山陈迹。
斗面谁炊,瓣香自剪,酹酒坡公席。
黄花落矣,莫辞尽醉今夕。
念奴娇二十六首 其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而非清代蒋士铨所作。这首诗以赤壁之战为背景,通过对历史遗迹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人生、历史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英雄人物的怀念。
《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描绘赤壁之战的历史场景,展现了古代英雄豪杰的风采和英勇事迹。诗中对周瑜、曹操等历史人物的形象进行了生动刻画,使得这些人物仿佛跃然纸上,令人回味无穷。同时,通过对战争场面的真实再现,苏轼传达了对历史沧桑巨变的感慨,以及对于英雄无用武之地的哀叹。
《念奴娇·赤壁怀古》在情感表达上充满了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诗中不仅体现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还表达了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关切。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诗人引发了对人生、历史、国家兴衰的深层思考,展现了其深邃的思想内涵和人文关怀。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艺术价值体现在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精湛的语言运用上。作为一首词,它巧妙地将叙事、议论、抒情融为一体,既有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又有深沉内敛的情感表达。诗人运用了一系列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使得整首诗词语言优美,富有音乐性。
从文学角度来看,《念奴娇·赤壁怀古》不仅是一首抒发个人情怀的词作,也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杰作。它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因为它的艺术成就,更因为它在文化传承和思想启迪方面的价值。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可以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以及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
《念奴娇·赤壁怀古》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文化价值,成为了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中国古代文学的精髓,同时也能够体会到作者深厚的历史感、文化自信和民族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