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十六首 其十一

来自田间,代老妇、燔柴于爨。
消受煞,残杯冷炙,馀薪烬炭。
夺得瓜壶鱼錀底,受来鞭棰风帘畔。
比杜陵、诗老灌园人,獠奴段。
鸡鹜食,低眉看、井臼利,偷闲算。
还细问,官人门第,居何里闬。
媚灶深知求福理,戛羹定少封侯愿。
盼归田、乞肉遗山妻,哗然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满江红十六首 其十一》是南宋时期词人岳飞所创作的一首豪放派词作。这首词不仅是岳飞个人情感与抱负的体现,更是南宋抗金战争背景下民族英雄气概的象征。

从历史背景来看,《满江红》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环境动荡不安,国家面临着外敌入侵的严峻挑战。岳飞作为南宋抗金名将,他的一生充满了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在多次北伐中,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才能和不屈不挠的精神,屡建奇功。然而,由于朝廷内部的腐败和投降派的阻挠,岳飞最终未能成功收复失地,反遭迫害而死。《满江红》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孕育而生,它不仅记录了岳飞的生平和壮志未酬的悲愤,也反映了当时民众对和平统一的渴望。

从文学价值上来看,《满江红》以其雄浑的气势、激昂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内容,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的艺术魅力在于通过强烈的对比和鲜明的形象,展现了一个民族英雄面对强敌时的英勇无畏和深沉爱国情怀。同时,这首词也展示了词人在艺术上的高超造诣,尤其是其独特的韵律结构和丰富的修辞手法,使其成为后世文人学习和效仿的典范。

从文化影响来看,《满江红》不仅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也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作为中华民族抗争史上的佳作,它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为理想和信念奋斗不息。尤其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这首词激发了无数仁人志士为国家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努力。

《满江红十六首 其十一》作为南宋抗金名将岳飞的代表作,不仅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意义,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象征。通过对这首词的学习与研究,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历史背景,感受那个时代的民族精神,从而汲取前行的力量。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