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五十首 其三十六

一从天谴红尘谪,阎浮那曾清净。
秽迹难持,污流似海,郁尽兰心蕙性。
中宵自省,祗明月青松,万山深径。
独抱瑶琴,今夜弹与鬼神听。
前身依约记取,向琼楼玉宇,丹灶金鼎。
露下铢衣,霜凝佩璲,鹤背泠泠风冷。
离尘要猛,待觅个幽栖,共君觞咏。
指日秋来,快乘烟外艇。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齐天乐五十首 其三十六》是一首由清代诗人端木埰创作的词作。端木埰在这首作品里,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因尘世烦恼而谪落人间的人物形象。以下是这首诗的具体介绍:

  1. 作者简介:端木埰是清朝时期的一位著名文人,他的文学创作涉猎甚广,涉及诗歌、赋、散文等多种文体。《名文勖行录》、《赋源楚辞启蒙》等文献中均有提及他的作品。他的文学作品以其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受到后人的高度评价。
  2. 诗作原文:一从天谴红尘谪,阎浮那曾清净。秽迹难持,污流似海,郁尽兰心蕙性。
  • 这句诗表达了主人公因为一些过失被贬入红尘,原本的心境纯净不再。这里的“秽迹”指代那些不干净、不纯洁的行径,而“污流似海”则形容了这些行为如同无边无际的大海一般,难以收拾。“郁尽兰心蕙性”则是指主人公虽然遭遇了这样的不幸,但仍然保持着如兰花般高洁的品质和蕙草般的柔美性格。
  1. 艺术手法:在《齐天乐五十首 其三十六》中,端木埰巧妙地使用了对比与隐喻,使得整首诗词层次丰富,情感深邃。例如,将“秽迹难持,污流似海,郁尽兰心蕙性”这样的描写与“画楼春早,一树桃花笑”的美景形成对比,既展现了主人公内心的复杂情感,也让读者在视觉与情感上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2. 主题思想:端木埰通过这首词反映了一个关于人生、宿命以及个人修养的主题。他通过对主人公经历的描写,传达了一种对于命运的感慨和对人性深处美好品质的追求。这种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于道德修养的重视以及对美好生活状态的向往。

端木埰的这首词不仅在文学价值上有着重要地位,更在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中占有一席之地。作为了解和学习古典文学的入门读物,它的存在为现代读者提供了一扇通向古代文化和智慧的大门。

《齐天乐五十首 其三十六》是端木埰留给后世的宝贵文化遗产,它不仅是一首诗词,更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人性的光辉与阴暗。通过阅读和研究这样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作品,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感受文化的传承,并从中汲取力量和智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