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五十首 其十八

软红深处掩尘梦,胸襟久疏山水。
瘦石寻蹊,空亭贮软,小筑也饶幽致。
危阑自倚,喜爱日留暄,古松凝翠。
碧沼红楼,宛然人在画图里。
西南亭榭更美,映垂杨一树,鸦点栖止。
落叶虽空,长条无恙,摇曳已含春意。
欣欣对此,祗吟侣偕来,未同流憩。
独享滋惭,短歌还自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齐天乐五十首 其十八》是清代文学家端木埰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端木埰,字子畴,江苏江宁人,生平事迹不详于后世记载。然而,根据他的官职和作品风格来看,端木埰是一位具有深厚文化修养的文人。

《齐天乐五十首 其十八》的原文如下:

软红深处掩尘梦,胸襟久疏山水。瘦石寻蹊,空亭贮软,小筑也饶幽致。危阑自倚,喜爱日留暄,古松凝翠。

这首诗的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山水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脱。诗中“软红深处掩尘梦”,描绘了繁华城市之中,人们沉浸在尘世的梦幻之中;而“胸襟久疏山水”,则表现了作者长期远离自然,心境与山水渐行渐远。

在创作手法上,这首诗运用了丰富的意象,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如“古松凝翠”、 “枯树龙拿”,“悬厓虎落”,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这种用词考究、意境悠远的写作风格,是端木埰诗词艺术特点的集中体现。

这首诗不仅是端木埰个人情感的真实抒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人对于精神境界追求的一种普遍心态。在古代文人眼中,山水不仅仅是外在的风景,更是心灵的寄托和精神的象征。他们通过诗文来表达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内心世界的关注,这种文化现象在当时尤为流行。

通过对《齐天乐五十首 其十八》的分析,可以看出端木埰作为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不仅以其深邃的思想和高超的艺术造诣著称,而且通过他的作品传达出一种超越物质、追求精神自由的生活态度,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