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夜火树犹辉,不外元宵光景;
二三更银簧迭奏,依然盛世清音。
十七夜迎灯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十七夜迎灯”是明代诗人于谦创作的七言绝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和岁月无情的感慨。以下是关于这首诗的介绍:
作者介绍:于谦(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曾历任御史、兵部右侍郎等职,因反对南迁之议,坚守京师而受到重用,并在土木之变后力排众议,成功击退敌军。他一生经历多次政治风波,最终被陷害而亡,其作品多反映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与忧虑。
诗词原文及赏析:“一杯浊酒送残灯,岁月无情感慨增。垂老渐忘儿女态,从教客况似山僧。”这是一首七言绝句,简洁明了地传达了诗人的情感。第一句“一杯浊酒送残灯”,通过描绘送灯的场景,暗喻时间的消逝和生命的无常。第二句“岁月无情感慨增”,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受和内心的感慨。第三句“垂老渐忘儿女态”,描述了诗人已至晚年,对子女之情已渐渐淡忘。最后一句“从教客况似山僧”,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超然态度,如同隐士般自在生活。
诗歌主题:“十七夜迎灯”主要表达的是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思考。通过送灯这一传统习俗,诗人巧妙地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相结合,展现了他的爱国情操和忧国忧民的情怀。
《十七夜迎灯》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于谦对于人生、历史和时代的一种独特感悟和表达。它体现了诗人对国家的深情和对人生的深刻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