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霁登岘山寄吴丈琳岩

苍巘际遥汀,归云不复吐。
乘兴事攀跻,一一辨村坞。
去鸟净华雯,来帆出疏树。
伊人渺何在,咫尺隔前浦。
空亭瓦影落,荒碑藓痕聚。
斟酌千载心,石尊贮秋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晚霁登岘山寄吴丈琳岩》是一首由清代诗人厉鹗所作、收录于《宋诗钞存》的七言绝句。以下是对该作品的具体介绍:

  1. 作者介绍
  • 厉鹗,字太鸿,号樊川居士,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诗人,著有《樊川诗集》。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的边塞诗,也有婉约的爱情诗,以及具有哲理性的山水诗。
  1. 诗词原文
    苍𪩘际遥汀,归云不复吐。
    乘兴事攀跻,一一辨村坞。
    去鸟净华雯,来帆出疏树。
    伊人渺何在,咫尺隔前浦。
    空亭瓦影落,荒碑藓痕聚。
    斟酌千载心,石尊贮秋雨。

  2. 诗词赏析

  • 情感表达:该诗通过对岘山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襄阳古城的怀古之情,同时流露出深沉的政治感慨,与陈子昂的孤独感相呼应。
  • 意境描绘:诗句“苍𪩘”与“远汀”、“归云”与“不复吐”之间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空灵而深远的意境。“去鸟”、“来帆”则增添了动态美,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江面的宁静与远方帆船的流动。
  • 文化内涵:诗中涉及的历史人物如羊祜、诸葛亮等,不仅丰富了诗歌的内容,也使得整首诗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特别是“卧龙图”、“堕泪碣”等词汇,都指向了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与事件。
  • 艺术特色:厉鹗的山水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细腻的情感描写著称。《晚霁登岘山寄吴丈琳岩》在形式上采用了绝句的形式,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展现了其诗歌的艺术魅力。

这首诗还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美学特征:

  • 意象的选择:厉鹗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来抒发情感,例如“空亭”“荒碑”等意象,既体现了自然的荒凉之美,又隐喻了历史的沧桑之感。
  • 情感的投射:诗歌的情感表达非常直接而深刻,无论是对襄阳古城的怀念还是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晚霁登岘山寄吴丈琳岩》不仅作为一首诗歌流传至今,更因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价值而成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对这首诗的学习与鉴赏,读者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与深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