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舟过衡山漾

竹溪止三宿,流连极文宴。
遂为郡中行,解缆疏雨溅。
芳尊惜坠欢,泽国起遥眄。
沿洄舟转滞,风逆如激箭。
出浦即通川,川光递隐见。
白云被青嶂,弥望铺组练。
居民非楚俗,商气满吴甸。
谁能生古愁,坐令齿发变。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

介绍

《雨中舟过衡山漾》是清代诗人厉鹗所作。这首诗通过描绘雨中舟行衡山的场景,展现了一种宁静而美丽的自然风光以及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情感。

从诗歌的全文来看,“竹溪止三宿,流连极文宴”表达了诗人在衡山停留的短暂但充满诗意的经历,体现了他在游览过程中的愉悦心情。接着,“遂为郡中行,解缆疏雨溅”描绘了诗人离开竹溪时的雨中景象,展示了大自然与人的互动之美。然后,“芳尊惜坠欢,泽国起遥眄”则进一步强调了雨中的景色给诗人带来的美好感受。最后,“沿洄舟转滞,风逆如激箭”等句描写了舟行过程中的艰难与挑战,同时也衬托出诗人对旅途中美景的欣赏与留恋。

这首诗歌还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独到见解和深刻感悟。例如,诗中提到的“白云被青嶂,弥望铺组练”,描绘了一幅壮阔而细腻的自然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清新脱俗的境地之中。再如,诗中的“谁能生古愁,坐令齿发变”反映出诗人对自然美景所带来的心灵震撼,以及对过往时光的怀念。

厉鹗的《雨中舟过衡山漾》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风景的诗歌,更是一种心灵的抒发,它通过简洁而有力的语言,传达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理解和欣赏自然美的新视角。

相关推荐